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 第31部分

第31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網遊:蟲神炮手,主宰星河王者:我就一替補,首發們都慌啥花滑奪冠之路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超時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成為創世神,我打造系統一族全民轉職:這個亡靈法師吸瘋了位面:開局神級酒館,豢養巨龍開局三個村民:我的帝國時代職業殺鬼子賺錢怪獵:獵人的筆記同步遊戲屬性,我成為了全球最強全民海島求生:我提前進入一年全民載具求生,我有無限賦予能力全球穿越,我在塔防遊戲裡成神地球資料化後,我在遊戲裡生活

到了吃飯的時候,客人們都安排坐下了,梁啟超最小,最後一個被安排。這時,父親忽然心生一計,當眾對兒子說:“你自小愛賣弄文才,各位先生也想看看你的墨水有多深。我先出一上聯,你若對得好,得到在座的先生認可了,才可以坐下吃飯;如果不盡如人意,就站著吃。”各位客人也齊聲附和。梁啟超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滿口答應下來。父親略加思考,說道:“上聯是:袖裡籠花,小子暗藏春色。”小啟超一聽,臉刷地紅了,方知父親已發現了自己偷折杏花的行為,不好當眾揭穿,而是用上聯來批評他,讓他知錯改錯。於是,他答道:“我的下聯是: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出,眾人齊聲喝彩。

父親見兒子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知道自己錯了,又對出這麼好的下聯,贏得大家的讚賞,就原諒了他的這種不體面的行為。小啟超既得到了教誨,又留住了面子,從此更加自律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章 隨時糾正孩子的錯誤(10)

用心理制裁代替直接的批評

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後,父母可以使用心理制裁代替直接的批評,比如對孩子不予注意、態度冷淡,或讓他們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等等。這樣會比嚴厲的批評取得更好的效果。

孩子在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或闖了禍,常會產生一種內疚感或恐慌感。這兩種心態糾合在一起,會形成孩子做錯事後強大的心理壓力,促使他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如果父母加以嚴厲責備甚至痛打一頓,這會讓孩子原有的內疚感消失,孩子可能會想:“我犯了錯誤,但他們打了我一頓,互相抵消了,事情也就過去了。”

有人對小學生做過一個關於“犯錯後最怕什麼”的調查。調查發現,小學生最怕的並不是“父母的責備和懲罰”,而是“犯錯後父母竟然不責備我一句。”這個結果令人深思。

與體罰、物質刺激等不良教育手段相比較,心理制裁的教育方式更加有效。因為體罰是以高壓手段強制孩子服從,這種封建主義的棍棒教育是以孩子長期心理創傷換得暫時的教育效果,卻會在孩子的個性全面發展上造成缺陷;而物質刺激會誤導孩子,是以價值觀念為代價取得的短期行為,會在孩子的思想意識上投下可怕的陰影。

相比之下,心理制裁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暫時取消對犯錯誤的孩子的注意、關愛、讚揚、鼓勵,使孩子處於暫時被孤立的境地,失去心理上的滿足並且產生不安感,激發他們反思自己的錯誤,主動認識並改正錯誤。這種教育方式沒有體罰、物質刺激等方法的弊端,而且不容易引起逆反,是一種比較理智的教育手段。

“心理制裁”的方式很多,以下兩種是比較常見的:

⑴不予注意。對孩子的某些錯誤行為採取“不予注意”的態度,視若不見,聽而不聞,取消對其讚揚、鼓勵,使其情感上“被疏遠”,行為上“被輕視”。這會使孩子心理上由焦慮發展為對自己的動機、態度和行為的反省,進而醒悟自己的過錯。當然,“不予注意”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等孩子開始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後,再順勢加以教育疏導。

⑵“冷凍”處理。當孩子犯了錯誤卻任性嬌氣時,父母有意識地“冷凍”氣氛:表現出冷淡的神情,冷眼盯視,甚至連冷淡的話也不說。這種教育方式能使孩子的哭鬧變得無效,發脾氣受到冷遇,促使其心理緊張並開始“收斂”,為父母下一步施教創造條件。例如,當有孩子哭鬧不停時,如果媽媽回身去愛憐他,他只會越鬧越兇。如果父母對他不予理睬,孩子見哭鬧無效,反而會停止哭鬧。

小故事

有個小男孩從小充滿好奇心,凡事總好尋根究底,不找到答案決不肯罷休。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想看看狗的內臟到底是什麼樣的,於是便和幾個小夥伴偷偷地套

目錄
蒲公英的半海天賜賢妻傻妃無良:腹黑王爺買一送一屌絲逆襲,我讓聖人入輪迴上邪之有隻帥哥在我家(全)幸福光之美少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