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愛情備胎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國運領主,特殊兵種是第四天災網遊三國之神豪木筏求生:我得到了一本古書末世:我一個亡靈法師加什麼智力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

�俊薄 ⅰ岸源�沸狡笠翟趺窗歟俊�

“人生”太大、太空。如今困擾年輕人的,是謀生,是就業,是跳槽。20多年過去,人們的視線從形而上的思索回落到對現實的焦慮。

不可否認,當年亦有偶像級的知心姐姐。早期《女友》編輯部就盛產幽默、溫情的知心姐姐。遠在中國臺北,還有羅蘭和三毛。除了寫她奇特有趣的經歷和浪漫動人的愛情,當年的三毛,還曾經是個聰明體貼的知心姐姐。她文集中的《談心》就是一個知心姐姐信箱。她的回信真誠懇切,將文字的動人心處發揮到了極致。

為什麼上世紀80年代的知心姐姐扎堆,還能成為偶像?

北大教授張頤武認為:那時候社會比較封閉,青年獲得資訊的能力很弱,內心有很多焦慮無法排解。人們也想當然地認為青年是一張白紙,因入世不深而需要別人啟蒙,需要精神導師來告訴他們人生的路該怎麼走。那時也沒有心理醫生,很多心理問題被闡釋成一種思想問題,比如小資產階級思想等。不像現在,精神上的焦慮不安會被解釋成一種心理甚至生理狀況。

而今天,年輕人可以透過網路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有了心理問題,還可以求助於心理醫生。這一切的必然結果是:大家不需要全知全能的精神導師——老版知心姐姐了。

2001年年底,《中國大學生》雜誌競聘情商博士執行主編現場:一位女編輯說她人生經驗豐富,絕對可以勝任一個知心姐姐的角色。但年輕的編輯汪海明,對於她的此項“優勢”表示了輕蔑:“在網路時代,知心姐姐這種東西早已過時,根本沒必要存在。”。競聘的結果,是年輕的汪海明勝出,而他的那番斬釘截鐵、毫不留情的話,彷彿是給老版知心姐姐下了死刑判決書。

新款知心姐姐:什麼是道德底線?

巫昂也有個信箱,在杭州的《每日商報》坐鎮當“巫老師”。很多來信和她的回答都被收羅在她名叫“巫昂的春藥鋪 ”的部落格裡。

這個新款知心姐姐在廣大等待撫慰的讀者心目中,是“那種火爆型的老師,一開口就是一派刻薄的罵詞,對失戀者不予安撫,偷情者不予體諒,被拋棄者不予同情,意欲自殺者,不予開導”。

巫昂說:“我自己覺得這樣比較夠勁,和風細雨、語重心長,非我所長。”與巫昂遙相呼應的,是連嶽在《南方週末》、在《希望》、在《上海一週》,王爾岡在《城市畫報》上所開的類似專欄。

新版知心姐姐們普遍牙尖嘴利。《上海一週》上的連嶽,嘲諷起人來絲毫不留情面。常見一些頗有文采、揚揚自得的小資女人被他羞辱得無地自容。但稍作調整,她們還會來繼續看他幽默甚至尖酸刻薄的來信點評。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像韓寒那樣的,不需要全知全能的精神導師,妄想指引他們走上所謂‘正路’,做語重心長狀教育他們,會自取其辱。”張頤武教授認為,在今天,要想受年輕人歡迎,知心姐姐就要以調侃的、挑釁的、多樣化的面目出現。

巫昂從回信當中得到很多樂趣,其中之一就是“有合法機會罵人的那種快感”,有很多來信的人,是主動請她罵罵他們的。“說好聽點,這叫做醍醐灌頂,或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就是以我的面目,而不是以主流價值或者公眾希望的什麼面目來出現。”連嶽的聲音懶洋洋的,但他的表達卻有絕對自信。

新版知心姐姐們思想“不積極”,格調“不健康”,情感也“不真摯”,卻一樣大受歡迎。巫昂的信箱原定3個月,但一寫就是一年,編輯換過3個了。而連嶽僅在《上海一週》的信箱就已經持續了3年時間。

雖然很多人會抱怨連嶽的回答刻薄,給他寫信有可能會受到無情諷刺,但他們依然會向他傾訴。“他們寫信時就會預期

目錄
俠盜玉麒麟十年後的老公洞房失寵妃用情話叫醒睡美人網王之重生羽翼末世之田園農場主 無下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