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共和國文學檔案:六十年與六十部 > 第8部分

第8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幻光四戰爭騎士,我能融合萬物我踢的養生足球我,神級輔助,帶領Uzi奪冠海島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籃壇傳奇巨星:巔峰之路足球:重生當教練,冠軍拿到手軟打造領地太累?我有多重影分身!網遊:我獲得了即時殺戮的能力這就是通天代的含金量嗎?網遊之無雙崩壞:遊歷四方全民求生:從鬼屋開始建立黑暗帝變身女天師,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開局魔王配置,你卻讓我當救世主末世女神穿到求生遊戲變錦鯉網遊:我的揹包能進化聯盟之表白女神就變強海賊之最強皇副Mr3全民求生,左眼探測右眼殺戮

的權利都‘上繳’了進而一切聽從別人的安排?”(《劉心武論》,《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第4期)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977《班主任》(4)

謝惠敏作為一個“典型形象”的誕生,頗具耐人尋味的戲劇性。劉心武寫《班主任》,本意主要是為塑造歌頌張老師這個“抓綱治國”的英雄人物,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揭露“四人幫”給祖國下一代造成的“內傷”,由此寫出了宋寶琦和謝惠敏兩種不同型別的受害者。據劉心武自己介紹:宋寶琦這個人物形象在讀者中產生共鳴,是他預先估計到的,而謝惠敏在讀者中產生更大的共鳴,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對有人主動寫信來承認自己在一定程度就是謝惠敏,這一點我事先估計不足。而事實上來信承認自己是謝惠敏的讀者,竟比承認自己是宋寶琦的多幾倍!”(《生活對創造者說:走這條路》,《文學評論》1978年第5期)這說明劉心武對謝惠敏這個人物形象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尚未認清其價值的情況下匆匆寫進作品。

據劉心武自述:在1976年底召開的一次揭批“四人邦”的座談會上,他發言談到:“四人幫”的文化專制主義、愚民政策在中學生中造成兩種精神畸形兒,一種是小流氓,問題暴露在外,比較容易引起人們注意,另一種當著小幹部,被認為是標準的好學生,不大容易發現,發現了不大容易受重視,後者如果不轉變,惡性發展下去,比前者更具破壞性。這些內容構成《班主任》的基本素材,小說中的宋寶琦和謝惠敏的人物形象,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寫到謝惠敏的時候,作者頗為躊躇:“生活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寶琦,這一點廣大讀者是深有體會的,把這樣的形象寫入作品,雖然擔著一定的風險,多數讀者恐怕還是能夠接受的;而生活中還有不少的謝惠敏,這一點究竟有多少讀者能夠承認呢?把謝惠敏這樣出生在勞動人民家庭的團幹部,寫成被‘四人幫’造成‘內傷’的狀態,會不會被扣上‘汙衊’‘醜化’的大帽子呢?會不會被認為是搞‘暴露文學’?”為此,劉心武兩次翻閱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反覆驗證,確認自己所暴露的是“四人幫”在人民中遺留下的惡劣影響,才放心地寫下去。(《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光明日報》1978年10月3日)

將謝惠敏這樣的精神畸形兒僅僅視為“四人幫”毒害的產物,是一種淺層次的看法,反映出劉心武認知的侷限。儘管如此,謝惠敏作為一個文學形象隱含著深刻的內涵,惟其如此,在閱讀過程中其意義被源源不斷地闡發出來。劉再復說過一句令人悚然的話:“我開始意識到自己身上積澱著一種謝惠敏式的惰性的血液。”從這個意義上說,謝惠敏這個形象並不是劉心武一個人創造的,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個典型是千萬個受到震動的讀者選擇出來,並由當時的評論家們協同創造出來的。”(曾鎮南《劉心武論》,《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3期)

劉心武的文學創作不以思想深刻見長,其過人之處,在靈敏和聰明。劉心武寫過一篇妙文,將這種聰明和盤托出,其中這樣寫道:“我寫《班主任》,構思了好久,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繞了好久。最初,我腦中形成了宋寶琦的形象。然而那時人們已普遍認識到‘四人幫’造成了宋寶琦這一類的畸形兒,倘若急於提筆來寫,那麼難免與別人的作品立意相似。所以我就不甘心,腦子裡繼續繞,也就是往深處思考,這樣就逐漸凸現了謝惠敏的形象。捕捉到了這個形象以後,我才動筆寫那篇小說。結果讀者讀那篇小說時,本以為出現了團支部書記形象,是一個以前已經見識過的幫助小流氓的下面形象,沒想到小說寫到後面,卻繞過了他所熟識的形象和猜想,展現出他未曾想象到的意境:謝惠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更令人焦慮的畸形兒!”(《繞》,《花溪》1

目錄
我造了個主神空間小寡婦與殺豬刀時光的痕跡種田小娘子 作者:化雪掌御香東方之幻想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