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共和國文學檔案:六十年與六十部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

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1979年11月20日)。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976《天安門詩抄》(3)

在新中國文學史上,天安門詩歌運動一直被視為當代文學一個重要的分界點,被賦予了結束一個“舊時期”或開啟一個“新時期”的文學史意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天安門詩歌運動”開始進入文學史的敘述之中,如郭志剛等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2所院校聯合編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朱寨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洪子誠著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等。在22所院校聯合編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中總結說:“在天安門廣場的抗議運動中,詩歌是革命的炸彈和旗幟,是人民用以跟‘四人幫’拼搏的主要武器。……在中國歷史上,人民群眾用詩歌作為武器直接參與*,參與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斗爭,這是絕無僅有的。在中國文學史上,詩歌的戰鬥作用,鼓舞作用,以致於團結群眾的作用發揮得這樣充分,這也是‘四五’運動中僅有的現象。”

在眾多的文學史敘述中,大都肯定或彰顯“天安門詩歌運動”的思想價值,而對其詩歌的藝術評價不高,主要原因就是認為天安門詩歌的政治性因素過強。張清華的《關於當代詩歌的歷史傳統與分期問題》(《泰安師專學報》,2002年第3期)一文具有代表性,他說:

在文學史中;關於當代詩歌變革發端的起點;過去通常是把1976年清明節爆發的“天安門詩歌運動”作為其標誌的。但現在看來;這一說法已經缺少說服力。因為“天安門詩歌運動”首先是一場反對“四人幫”的政治運動;是公眾對*災難的一次自覺的反省;而不是一次純粹的詩歌和文*動;其次;“天安門詩歌運動”所採取的詩歌形式主要是古體詩在我國的“復興”;人們之所以人人都採用舊形式;是因為這種方式易於傳播溝通;易於產生所謂“興、觀、群、怨”的作用;從總體上看;它和當代詩歌發展的方向尚有明顯的不一致處;第三;“天安門詩歌”中雖然有不少作品表達了對文化專制的痛恨和對*進步的強烈籲求;但也還帶有明顯的上個時代的思想痕跡;比如對周恩來的悼念也或多或少地帶有*個人崇拜的情感因素在內。從這幾個方面看;“天安門詩歌”並沒有真正開啟一個新的詩歌時代;它所包含的一些新的思想因素也未充分發育。鑑於這一些原因;考慮當代詩歌的變革起點;應做更深入的歷史探察。

發生在1976年的天安門詩歌運動並非是一場純粹的文*動,其中政治因素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力。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正是因社會政治的黑暗、強權的壓迫進而導致了人民的反抗,從而轉變了政治、思想的格局,文學作為社會的鏡子是無法置身事外的,考察天安門詩歌的價值離不開政治的因素,談及當代中國文學史也不能避開天安門詩歌運動的價值。陳思和認為,新時期文學作家有兩種構成:來自50與70年代末;新時期文學的來源,則是話劇《於無聲處》《重放的鮮花》與天安門廣場上的民間詩歌——《天安門詩抄》。(《陳思和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四十年揮指一彈間。天安門詩歌運動已成為歷史記憶之海的一滴浪花,只有一本《天安門詩抄》還常常地警醒著我們,無聲地講述著那一段不應忘卻的歷史。

延伸閱讀

童懷周:《天安門詩抄》,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編輯組:《革命詩抄》,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張桃洲:《歷史轉換的悖謬與契合——“四五”詩歌運動的詩學意義》,《現代漢

目錄
芙蓉王妃花轎錯嫁都市醫武至尊王妃難寵(下)崇禎七年說笑之劫數亮劍:支援抗戰,從過草地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