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文字PK表演:趙氏孤兒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

日復為此戲,千百人哭皆失聲。

明傳奇除堂會之外,通常不作全本演出,戲場上表演的多為其中的選折。公孫杵臼“說一番,唱一番,哭一番”,同《八義記》本子的劇情不盡相合,當是演員臨場的增飾發揮。顏容得有連演《趙氏孤兒》戲文的機會,並非劇本出色,而應當看作是故事本身深入人心的結果。

這時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已同其他元雜劇一起退出了戲臺,但作為案頭的文學作品,卻征服了西方來華的傳教士。前面我們引用過王國維“亦無愧色”的定評,其實是對兩本悲劇的共有評價,另一本是關漢卿的《竇娥冤》。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有共同的交點,即在於“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火赴湯者,仍出於其主人翁之意志”。王國維的這種認識和闡述,正是基於西方美學對“獻身”意識的崇拜。以程嬰、公孫杵臼為代表的古代中國人有如此博愛的胸懷、神聖的目標、堅定的意志、豁達的生死態度,我們不難想見傳教士們發現時目瞪口呆的神情。

1732年,在中國福建傳教的耶穌會士馬若瑟神甫,於法國《墨丘利》雜誌發表了對《趙氏孤兒》雜劇的節譯,未署姓名。次年全劇譯畢,收入法國1734年出版的《中國通志》,隨即被轉譯為英、德、意、荷、俄各種文字,引起了歐洲讀者的震動。大約在1750年左右,法國文豪伏爾泰(1694—1778)將《趙氏孤兒》改編為五幕劇《中國孤兒》,在巴黎出版與上演。在此前後,英國劇作家威廉·哈切特,亞瑟·墨菲,法國武官布歇,德國《中國公正命運》的佚名作者,紛紛進行了改編《趙氏孤兒》的嘗試,就連大詩人歌德的歌劇《埃爾班洛》中,也有取自該劇的情節。其中雖或有經過西化的較大改造,卻有助於我們多方位地領略原著的魅力。

伏爾泰的《中國孤兒》,專為法國的思想啟蒙運動而作,無疑是西方最有影響的《趙氏孤兒》改編本。該書的中文全譯者,為範希衡(範任)先生。編者得到其後人的惠允,將範先生遺譯收入本書。範先生不僅譯筆優美,還撰有《與》(編者按:此書已與本書同時出版)的學術力作,以歷史考證與中西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分析鞭辟入裡,多有創見,很值得讀者細讀。

《趙氏孤兒》雜劇在國內更不會寂寞,崑曲流行時期即有《接嬰記》、《節義譜》等繼作。清代中期地方戲盛起後,更是化身千萬,滲透於眾多劇種之中。京劇、秦腔、漢劇、越劇、川劇、湘劇、黃梅戲、山西梆子……或移植,或新編,蔚蔚彬彬,遍及全國。翁思再先生特意為本書提供了孟小冬手定的京劇《搜孤救孤》珍本,並作了相關的說明。該劇本結構完整,可以作為嘗一臠而知全味的代表。孟小冬(1907…1977),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為老生泰斗餘叔巖的女弟子,於《趙氏孤兒》中初飾公孫杵臼,繼飾程嬰。她與京劇大師梅蘭芳離異後,伶界曾有安排兩人同臺演出該劇的計劃,惜未果行。往事如煙,如今只能徒然摹想丰采而已。

南宋滅亡後謝枋得被解往大都,拒絕為新朝服務。降元官員魏天佑問他:“封疆之臣當死封疆,當初信州失守時你為何不死?”言下有譏諷之意。謝枋得回答:“程嬰、公孫杵臼,一存孤,一死節,都是趙家的忠臣!”這不是為苟活尋找口實,“死易立孤難”確實是舊時士大夫得到的啟蒙。“趙氏孤兒”故事可以因人而有不同角度的解讀,但其所閃耀的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光芒,卻是古今同慨的。

《趙氏孤兒》人物誌(1)

陳明

要敘述時間和空間上都很遙遠的人和事總不免要多囉嗦一些,因為它們跟許多我們並不熟悉的規矩、意識、心理、客觀條件糾纏在一起。

引子

歷史不是自然科學,幾乎所有問題都不能用可重複實驗加以驗

目錄
芙蓉王妃花轎錯嫁都市醫武至尊王妃難寵(下)崇禎七年說笑之劫數亮劍:支援抗戰,從過草地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