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劉緒義詩經 心得 > 第21部分

第21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國運領主,特殊兵種是第四天災網遊三國之神豪木筏求生:我得到了一本古書末世:我一個亡靈法師加什麼智力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

采葛:一樁三千年的公案(3)

可見上述三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大的事,要是沒有別的緣故,正常的話,應該是天天可以見到的。詩人顯然是以這類情況起興,來喻臣子若是正常的話,應該是天天可以和君見面的,但如果有了讒言,再親密的君臣也會因此而生疏起來。這就是《毛詩序》所言的“事雖小,一日不見於君,如三月不見君,憂懼於讒矣”的諦奧所在,朱熹、姚際恆輩都錯解了毛傳。

想一想戀愛中的男女,平日卿卿我我,不離半步,突然有一天見不到面,一下子就產生那種彷彿有好久沒見面的感覺了,那麼原來親密的君臣不也如此嗎?難怪詩人會發出“一日三秋”,恍如隔世之感。

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毛詩、鄭箋為何偏偏要離文索解而不取詩的明顯意義的原因了,也不難理解“三家詩”在這一首詩的理解上竟然如此一致了。

至於孔子所說的“愛婦”說,也迎刃而解了。孔子是說,詩人所畏懼的讒言其實正來自於君王的“愛婦”。《孔子詩論》隸定之後的原文是“《采葛》之愛婦……”後面的關鍵文字脫簡。一些學者聯絡前面的“《揚之水》其愛婦, 利心(恨也)”,認為這句“《采葛》之愛婦,囗(悁也)”所脫的文字可能是一個“悁”字。這個“悁”字,毛傳及後來的解釋皆謂“猶悒悒也”。悒,《說文》訓為“不安也”。那麼,孔子的意思應該就是對《采葛》中君王聽信愛婦的讒言而感到不安、憂憤。世上任何一種讒言都不及“枕頭風”可怕。這與《論語》中把女子與小人相提並論的觀念是一致的。

一首這樣的小詩,直惹成一樁三千年的公案,這恐怕是詩人、毛公等人所未敢想像的吧。現代書生不敬古人,粗枝大葉,執著於文字來解詩,不亦可笑乎?

丘中有麻:若把賢人比美女(1)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王風·丘中有麻

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將。

中國古代本是一個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專制社會,“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然而,在親親、尊尊的基礎上,卻也留下了不少“尚賢”的典故。無論是武丁還是文王,乃至於春秋戰國,五張羊皮買一個人,或者六國相印付諸一個人,一直到“三顧茅廬”,到努爾哈赤之與範大人,都表明了一個優良的傳統始終在社會上流傳,並形成口碑。反之,棄賢、殺賢自古以來也成為昏君、暴君的主要罪狀之一。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政治又是一種賢人政治。不過,更多的時候,歷代國君、皇帝好德之性總不如好色之性。孔子就說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東周的天子幾乎就沒有一個思賢、好賢的。周莊王是東周的第三任天子,他即位之後,周天子的勢力範圍進一步縮小,有時候他甚至不得不在諸侯國的要求或者要挾下,跟隨諸侯國攻打別的諸侯國,讓天子之王師混跡於諸侯之師裡面。後來,因為喜歡另一個兒子,他很想廢太子另立,卻沒有成功,在他死後,就弄出了一場大變。《王風》到了這個時候才來思賢,不也晚了一些嗎?

關於《丘中有麻》這首詩,《毛詩序》說:“思賢也,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也。”立意與毛詩唱對臺戲的朱熹,自然不相信《毛詩序》的這一說法。後人也跟著朱熹反詩序。

可是,這一反,倒把這首詩反出了許多問題來。

朱熹認為,《丘中有麻》是一首男女期會私情的愛情詩,理論依據還是根據《詩經》時代的民俗。《周禮》不是說“仲春會男女”、“奔者不禁”嗎,可見那時的男女相戀相愛比較

目錄
俠盜玉麒麟十年後的老公洞房失寵妃用情話叫醒睡美人網王之重生羽翼末世之田園農場主 無下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