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鐵血巴方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國運領主,特殊兵種是第四天災網遊三國之神豪木筏求生:我得到了一本古書末世:我一個亡靈法師加什麼智力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

《牧誓》這樣重要的官方檔案,對盟國的排位一定經過仔細的推敲。何況“禮”源於周,重視禮儀的傳統,不會讓武王犯下顛三倒四的低階錯誤,這就更讓我們確信,《牧誓》中“八國聯軍”的排名是有講究的。西土八族中,“髳”排在庸、蜀、羌之後,居第四位。然而,這樣一支備受武王重視的軍隊,我們卻一直說不清它究竟有什麼特別!

是面積特別大?不像。像庸、蜀那樣的大國,我們總能在史料中找到些殘留的記錄,“髳”卻一點線索也沒有。是淵源特別深?它又不比羌與周的淵源那樣有案可查。如果真像《括地誌》中所說的“髳在姚府以南”,它應該沒資格排到盧、彭、濮之前。

難道,是它距離岐山特別近?

正當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古三苗疆域考》中提出一個全新的觀點:“髳”即“三苗”!錢穆認為,作為古三苗的餘部,商周時期的髳人仍聚居在今山西以南、河南以西一帶。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呂思勉、范文瀾等文史大家的認同。

展開地圖,我們清楚地看到,錢穆所說的“山西以南、河南以西”,綿延著伏牛山。三千多年前,伏牛山以東是商王朝控制的中心地帶,北方是“有夏”生息的關中平原,西面是暗藏玄機的莽莽秦嶺,西南是庸國掌握的漢水河谷。髳人的生存空間,就只剩下漢水北邊的一條支流——丹水。

提起丹水,我們一下子想起,很久以前的堯、舜、禹時期,中原地區對三苗的打擊,正是從丹水開始的——

“堯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呂氏春秋•召類》)

中原人們對“南蠻”的印象很特別,《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對所謂蠻夷有過一段十分精彩的概括。這段描述雖然只有24個字,卻極為傳神。筆者也算是南蠻人氏,每每讀到這裡,總有些忍俊不禁:

“衣裳班蘭,語言侏離;好入山壑,不樂平曠;外痴內黠,安土重舊。”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正是這些穿著花花綠綠的衣裳、說著鳥叫一般方言的“外痴內黠”的三苗人,歷史上屢屢在中原文明的眼皮底下興風作浪。最初是山西南部的蚩尤(傳說是最早的三苗首領)和炎黃部落大打出手,隨後是丹水流域的驩兜不服堯傳位給舜而反叛。被帝堯打敗之後,三苗人的活動南移到丹水和江漢平原之間。之後幾千年,三苗人的後代始終擺脫不了漂泊的命運,被中原武裝集團一路向南趨趕,其中的一部分被一直趕到武夷山脈和雲貴高原一帶,這可能就是雲南那個古髳國和今天苗瑤民族的由來。

從民族學的角度來看,三苗和巴人同屬苗蠻族群,同宗同源。三苗人崇蛇,這與巴人的早期圖騰是一致的。此外,三苗人早期活動的區域,北有丹水,南有蠻河(漢水支流,在襄樊以南),據說蠻河在東晉以前也稱夷水。而在巴人的發祥地——鄂西南的長陽縣境,也有南北兩水:丹水居北,清江在南,史前的清江也叫夷水。也許正是緣於文化上的共同之處,自禹夏以後,巴人和三苗被統稱為蠻夷,同屬巴方。

留在丹水的三苗殘部,自稱“髳人”。《牧誓》中參與伐紂的“髳”,應該就是他們。他們在商代可能有過一些部落形式的小集團,或在丹水河畔建立過一些城邦小國,但整體來說,“髳人”所居的伏牛山區和丹水流域,周圍列強環伺,也只能“安土重舊”,老老實實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

如此看來,“髳”雖然與岐山相隔不遠,但究其實力,仍然遠不足以受到武王的重視, “髳”也因此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沒能留下什麼痕跡。真正讓“髳”的排位靠前的,應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它和一條秘密的通道聯絡在一起。

目錄
俠盜玉麒麟十年後的老公洞房失寵妃用情話叫醒睡美人網王之重生羽翼末世之田園農場主 無下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