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網遊:蟲神炮手,主宰星河王者:我就一替補,首發們都慌啥花滑奪冠之路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超時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成為創世神,我打造系統一族全民轉職:這個亡靈法師吸瘋了位面:開局神級酒館,豢養巨龍開局三個村民:我的帝國時代職業殺鬼子賺錢怪獵:獵人的筆記同步遊戲屬性,我成為了全球最強全民海島求生:我提前進入一年全民載具求生,我有無限賦予能力全球穿越,我在塔防遊戲裡成神地球資料化後,我在遊戲裡生活

時交他審查。錢賬清楚、用途正當的,下週還可遞增5美分,反之則遞減。同時,孩子們做家務事還可得到報酬,補貼各自的零用錢,從而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勞動,才會有收穫。例如,捉到100只蒼蠅能得10美分,逮住一隻耗子得5美分,背柴、垛菜、拔草,又能得到若干獎勵。二兒子納爾遜(後來擔任美國副總統)和三兒子勞倫斯(後來興辦新興工業),還主動要求合夥替全家人擦鞋,長筒靴每雙10美分,皮鞋每雙5美分。他們在十一二歲時,兄弟倆還合夥養兔子並賣給醫學研究所以賺取零用錢。

即便後來兒女們離家上大學時期,洛克菲勒仍規定他們的零用錢與一般人家的孩子的日常開銷相仿,如有額外用途必須另行申請。

學壞容易學好難

做父母的常有這樣的體會:想要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好習慣,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監督強制,但還是很難養成;而一種壞的行為習慣卻不用教,孩子一下子就會了,而且會時常自發表現。父母不由地感嘆:真是學壞容易學好難。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這也許要從人性中的本能、慾望的低階需求中尋找答案。

人性首先是動物性的。攻擊、破壞、放縱是動物的本能,弱肉強食,爭奪支配權的廝殺是動物界生存力的表現,最強悍、放縱的動物總是能得到環境生存、培育後代的權利;而順從、軟弱的動物都一批批地被淘汰。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17)

由動物階梯進化而來的人類,仍沒有完全擺脫這種動物本能的潛在影響,仍在人性中起著它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作用,從而影響和左右著人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守紀律、講信用、愛勞動、愛清潔、勤奮好學等優良的行為屬於人的社會行為,需要長期培養方可形成。這些行為需要對本能加以剋制和約束,透過訓練才能形成。而鬆散、貪心、懶惰、自私自利等壞的行為,能滿足人的低階需要,受人的生存驅動力的影響,這些行為是對慾望的放縱行為,沒有意志力的剋制,也會自發地表現出來。

例如,大人要求孩子玩耍後玩具要放回原處,這種行為與本能相違,需要意志力和自控力,還需要長期而嚴格的相應訓練,才能養成這一良好的行為習慣。相反的,玩具玩完了一扔了事,既方便,又無需約束,當然不用學也做得到。

這種“學壞容易學好難”有點類似於“下坡容易上坡難”。我們都明白,爬上坡要比走下坡費勁得多。如果把上坡比作“學好”,把下坡比作“學壞”,人生的“上坡”和“下坡”也有類似的規律。就像人們說的“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或者說,自由散漫一學就會,嚴守紀律、約束自己則要困難得多。

既然學好比學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剋制,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讓孩子學好而不學壞呢?

⑴父母要“懶惰”一些。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太累,是因為無論孩子的大事小事,父母全部大包大攬,總以為自己的孩子小,恨不得替孩子承擔一切。這種做法導致的直接結果是,父母勤快了,孩子就懶惰了。例如,父母替孩子把房間收拾得井井有條,孩子自然就不會搞自己的衛生;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孩子想做簡單的家務都沒有機會了。

因此,父母不要對孩子照顧得過於周到,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洗衣服、洗碗等家務。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立能力,也能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

⑵有意給孩子製造“困難”。

父母可以有意讓孩子做一些有一定困難、經過努力又可以做到的事,以提升他們的能力。同時父母要用自己堅強、勇敢和鎮定的行為來影響孩子,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⑶制定家庭規範來約束孩子。

目錄
蒲公英的半海天賜賢妻傻妃無良:腹黑王爺買一送一屌絲逆襲,我讓聖人入輪迴上邪之有隻帥哥在我家(全)幸福光之美少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