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不為人知的歷史複雜面向:淮河邊上講中國歷史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網遊:蟲神炮手,主宰星河王者:我就一替補,首發們都慌啥花滑奪冠之路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超時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

史書,在涉及大禹治水時,同樣也沒有說具體的方法和事例,只說禹採取了“疏”和“堵”相結合的辦法,以“疏”為主。中國文化一直不太喜歡,也不太習慣於刨根問底,它總是習慣於將事件情感化,將事件模糊化甚至傳奇化,至於事件的來龍去脈,往往大而化之地加以忽略。大禹治水的具體情況也是如此。這樣的方式,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空白和疑點,比如,有多少人參與了這一次對洪水的治理?大片的洪水是如何疏引出去的?九州又是如何治理的?傳說和文字一直疏於記載,人們的思維習慣性地轉向情感,轉向引人入勝的情節,甚至習慣性地將平凡事件神化。留給我們的,就是有關禹的一個半人半神的故事。當然,以四千年前的文字水平,如果想翔實地描寫出禹的事蹟,無疑是吃力的。

明與暗 三(1)

的確,在很多史書中,禹一直是一個半人半神的形象。

《淮南子》中有一個故事是關於禹的,說每當禹治水時,就化身為一個碩大無朋的大熊,逢山開拓,逢水疏導。這一天,禹在治水離開家時,對妻子塗山氏說:你給我送飯,得聽到鼓聲才能來。禹離開家後,就變為一頭大熊,開始治水了。無意中,熊碰到了一塊大石頭,發出了一聲巨響。塗山氏聽到了,以為禹擊鼓讓她送飯,便來到禹工作的地方。看見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頭大熊,頓時嚇呆了,又羞又愧,化為一塊石頭。

塗山氏變為石頭的另一種說法見之於《呂氏春秋》,說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敢入之後,塗山氏每天守候在塗山山巔之上,對著大禹所在的方向望眼欲穿,最後竟化為一尊石像,也就是“望夫石”。這種典型的中國傳說有雙層含義:一方面,它意在歌頌愛情的堅貞;另一方面,它還說明著大禹的無私—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當讚美一個人時,總是把這個人想象得十全十美。

故事還在發展之中,另一個典籍上這樣記載:塗山氏變為石頭之時,因為懷有身孕,禹急得對石頭大叫:“還我的兒子!”於是石頭洞開,一個嬰兒跳了出來,那就是後來夏朝的創始人啟—故事生動而富有戲劇性,也符合“啟”這個名字的含義。這樣的故事,既充分表達人們的潛意識,同時也表達出人們盼望化腐朽為神奇的願望。

關於禹的治水,無論是史書也好,典籍也好,一直有諸多的神話意味,似是而非,這使得後人在研究這段歷史時,一直缺乏真正可信的材料,故難以確切地考證。當年顧頡剛先生在萬般無奈之下,忽發奇想,認定禹是一條“蟲”—顧頡剛在北大教書時,只有二三十歲,年少氣盛,正是什麼話都敢說的年紀。顧頡剛的根據是《說文解字》—許慎說:“禹,蟲也。”因此,顧頡剛大膽斷言,大禹是神不是人,禹的神話可能是因九鼎而起,九鼎上面有花紋,花紋裡面有條蟲,這條蟲可能就是禹。這個驚世駭俗的推斷髮表之後,引來一片噓聲。魯迅在小說《理水》中,就對顧頡剛的大膽妄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洪水滔天中,一幫文化學者端坐“文化山”上高談闊論,“拿拄杖的學者”是潘光旦,“鳥頭先生”則是顧頡剛。魯迅以“其人之矛擊其人之盾”,同樣用的是拆字法,把“顧”字一拆兩半,“僱”是一種鳥的名字,“頁”是頭,“顧先生”自然就成了“鳥頭先生”……當然,這是禹的模糊事蹟引發的一段幽默插曲。

傳說禹治水過程中,曾經三次來到現在河南與湖北交界的桐柏山發源處,與水怪無支祁發生大戰。這一段故事,後來的《太平廣記》曾經以小說筆法細細描述。這個水怪能說人言,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神通廣大。後來有人推斷出,吳承恩所著《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原型極可能就來自這個叫做無支祁的水怪。吳承恩生活的時代,肯定會流傳禹大戰無支祁的故事,吳承恩極可能受到了故事的啟發,創造了孫悟空這個人物

目錄
銷魂倚天神鵰(無頭騎士異聞錄同人)倔強狂神6·狂神之巔(全文完結)天國之門都市大仙君萌娘守護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