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活出自己 > 第5部分

第5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

如果那個剛念小學一年級的你,當天沒有碰到校長,回到家裡媽媽給你一個蘋果,爸爸下班回來又給你一個蘋果,加起來剛好是兩個,你開始用自己的經驗去證實了一加一等於二。在此後的人生裡,你用自己生命的經驗一次又一次學會了一加一等於二,所以直到現在,當有人告訴你一加一不等於二的時候,你不會再感到迷惘、困惑,反而會認為這個人不正常。如果我們的生命裡有了洞察、覺醒的智慧,那麼,我們將不止存在於知識的領域中,更能開始擁有生命的智慧。

智慧是伴隨著經驗、覺察而產生的,如果你此時覺察到自己內心有悲傷、難過或生氣,而你又開始敬重自己生命裡的智慧,那麼,無論多少人告訴你這些悲傷、憤怒、難過是應該或不應該、是對或是錯,你會堅定地認為它都存在,那是一個事實。從這一剎那開始,你便跨入了智慧的殿堂,開始瞭解生命的如其所是,所謂的菩提,所謂的智慧、真如、真相就開始產生。所以,智慧是跟著覺察而來,而知識只是接受他人告訴你什麼是對、錯、好、壞;知識是屬於眉毛以上三寸的東西,而智慧則是你用自己的生命、靈魂去學習,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在生命潛能研修中我們特別著重於內在的一些覺察以及和自己接觸,瞭解自己這一剎那在想些什麼?我有些什麼樣的行為?什麼樣的感覺?什麼樣的情結在我內心深處、在我靈魂深處正在發生?當下我的生命裡發生了什麼?我正在經歷的是什麼?

然而,有許多人活在知識的技巧和方法的領域裡,他們不但未曾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去理解、去充實自己生命的智慧,反而用他們所學會的一些方法和理論去教導別人。我記得幾乎每年高考時,電視臺或一些報紙媒體,為了鼓勵考生,總會找些知名人士給考生一些勉勵。我最常聽到的就是他們告訴考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平常心。如果能以平常心去應考,就可以發揮實力,得到好成績。”我常想:要做到把持“平常心”是何等困難。當然在知識的領域來講,這三個字說起來非常容易,但是在智慧的領域裡,我想花上三四十年都很難做到“平常心”這三個字。我聽過對“平常心”最好的解釋就是:假如有一塊長二十米、寬三十厘米的木板擺在地上,你當然能很輕鬆地從上面走過;但是如果同樣的木板是架在懸崖上,下面是萬丈深淵、嶙嶙巨石,這時,如果你也能從這塊木板上走過去,就如同在平地上一樣安穩、一樣從容,這個時候你便可以說你做到了“平常心”。像吳清源、林海峰、曹燻鉉這樣的圍棋高手,也是在圍棋的領域裡磨練了三四十年,才能在重要的一子勝負的關鍵時刻,保持了平常心來下那一盤棋。

。。

智慧的殿堂(3)

我也經常看到當一些人碰到困難和挫敗,求助於別人時,有許多所謂的“老師”會告訴他們:“看開一點嘛,想開一點就好了,只要你把心裡面現在的感覺放下了,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像這樣知識性的教導何其多,但是他們真懂得“放下”嗎?他們真的用自己的生命經驗瞭解了“放下”嗎?他們真的具備“放下”的智慧嗎?什麼是“放下”?連釋迦牟尼這樣有智慧的人,也花了六年的時間不停地求道、不停地追尋,用盡努力,但是最終仍然絕望了——什麼都沒有。他灰心至極,拖著疲憊的身體渡過恆河,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剎那間,他抬頭看到天上的星辰,他得道了,這時候他真的懂得什麼叫“放下”。這個“放下”是釋迦牟尼花了六年的努力,終於決定放棄的那一剎那,在他生命最深的地方瞭解了什麼叫“放下”。我想生命的智慧是要用自己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經驗,帶著覺察,而逐漸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沒有經歷過追尋的人,不懂得什麼叫“放下”;沒有經歷過生命裡大悲傷的人,不懂得什麼叫慈悲;沒有經歷過害怕、軟弱的人,不知道什

目錄
芙蓉王妃花轎錯嫁都市醫武至尊王妃難寵(下)崇禎七年說笑之劫數亮劍:支援抗戰,從過草地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