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李國文讀史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網遊:蟲神炮手,主宰星河王者:我就一替補,首發們都慌啥花滑奪冠之路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超時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

之稱,顯然也是曾經引導潮流的一時英俊,“見裴叔則如近玉山,映照人也”,但尿中有糖,便有些過氣之感。正如我們認識的那些老花花公子,總是不大肯退出舞臺那樣,跳個國標舞,摟個小媳婦,挎個照相機,打個高爾夫,還是很想搶個風頭的。裴楷也不能例外,但站在眼前的年輕人,竟是如此標緻風流,如此出類拔萃,看到自己一把老腰老腿老骨頭,還有那一條不給勁的老命根子,難免“體中”(恐怕更是體下才對),要有一點“小惡”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寧馨兒”的下場(2)

山濤的“寧馨兒”,從一開始就含有讚美之意,也是指其外在的體貌而言。“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則是對其未來的判斷,王衍內在的人格、品行、心地、良知,還真是不怎麼樣。如果進一步使這個用錯了的詞,繼續錯下去,那麼,“寧馨兒”,就應更分為一個人表象的“寧”和品格的“馨”才是,若從這個意義上講,王衍只能算是一半的“寧馨兒”,外貌極佳,人品極次。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部記錄魏晉人物言行的書。王衍是大貴族,大官僚,大名士,同時還是一個大玩家,自然是在書中不斷出現的主角。“王夷甫,容貌整麗,妙於談玄,恆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短短二十幾個字,一下子抓住了這位名士祖師爺三個特點,整麗的外貌,玄談的嘴巴,和他創造的清談時的道具——麈尾。

這器物,後來失傳了,那樣子,究竟像拂塵,像羽扇,還是像雞毛撣子,誰也說不上來。大概如現在影視界的男導演,都留很邋遢的鬍子,做流行歌曲的男音樂人,都扎很骯髒的辮子一樣,已成為一種圖騰崇拜的象徵物。麈尾也如此,由於王衍的提倡,漸漸成為風尚,自西晉至東晉至南朝三百年間,不管貓啊狗的,都拿一根雞毛撣子,在手上搖著裝名士。

現在,麈尾是沒有了,但胡謅詩詞,信筆塗鴉,亂寫文章,附庸風雅的假名士,還是屢見不鮮的。細品這個王衍,的確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異現象。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像,什麼玩意也拿不出來,然而,什麼場合也少不了他,居然是個人物,還是個大人物,也真讓人匪夷所思。安徒生死了快有一百二三十年了吧,怎麼皇帝的新衣還沒完沒了呢?

而且,總有一支麥克風塞到這位人物的嘴下,而且,無論長篇短篇,散文隨筆,宋元明清,亞非拉美,民風民俗,紅白喜事,和尚尼姑,三教九流,他都能閉著眼睛,都敢張著大嘴,天南海北地瞎嘞嘞一通。而且,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成了文壇前輩,成了青年導師,成了著名的文化人,成了麻將牌裡的百搭,少了他還真不開胡。有的甚至成了爺,沒有爺的引見,發給小女子一張門票,文壇那道門檻,還真是邁不過來。

說白了,王衍是一個空手道,作為文人,無著述,作為名土,無名論,作為官吏,無建樹,作為談客,無高見,無足稱道,狗屁不是。毛澤東說的“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魯迅說的“空頭文學家”,北京人說的“癟皮臭蟲”上海人說的“空心湯糰”,就是這班人的真實寫照。但他善於炒作,善於拿捏,善於借風使舵,善於拉幫結派,再憑那一張嘴,手持麈尾,坐而論道,口吻生花,卻能炒出極高的威望,極盛的聲名。

您不得不服,這世界就屬於能吹牛皮的人。

那時,洛陽城裡,他的知名度,總列排行榜首位。《晉書》稱王衍,“盛才美貌,明悟若神,聲名藉甚,傾動當世,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後進之士,莫不景慕仿效。”《晉諸公贊》曰:“夷甫好尚談稱,為時人物所宗”,《晉陽秋》曰:“夷甫有盛名,時人許以人倫鑑識”,《世說新語》舉了一個例子:“中朝時有懷道之流,有詣王夷甫諮疑者,值王昨已語多,小

目錄
銷魂倚天神鵰(無頭騎士異聞錄同人)倔強狂神6·狂神之巔(全文完結)天國之門都市大仙君萌娘守護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