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在離去與道別之間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網遊:蟲神炮手,主宰星河王者:我就一替補,首發們都慌啥花滑奪冠之路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超時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

一般說來,於梨華不喜歡寫困坐愁城,走不出自我陰影的挫敗者,而喜歡寫敢愛敢恨,把自己全生命投入現實激流的闖蕩小子。這樣的創作取向,無形中提高了她小說的社會意義,使於梨華成為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華人與世界互動開始的歷史階段,表現最優異的作家之一。她那一系列留學背景的作品,每一部都為年輕一代華人勇於參與國際社會的奮鬥,留下難以磨滅的影響。

近年,留學生文學這名稱,除了文學史研究者提及,一般情形下不常聽到了。這並非意味此一寫作風潮趨於沉寂,而是它的影響已經造成,其精神早注入世界華人文學的生命體,勿須特別強調了。八十年代以後,於梨華的文學觸角伸展得更廣更遠,作品的形式和風格也更加多樣,筆力沉雄老辣,創作氣勢不減當年。她中期作品即以思想性見稱,近期的《一個天使的沉淪》、《屏風後的女人》諸作,詠史的傾向更為明顯。

《在離去與道別之間》是於梨華新完成的一個長篇,主要內容寫美國大學一群華人教授的生活。如果拿它與她早年留學生題材的作品連起來看,這部小說可以看作她寫校園經驗的總結,這還不僅是因為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大學城,而是從一些人的成長變化中,她發現了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今日講臺上的教授,不就是當年的學生?但使她困惑的是,為什麼那些青青子衿,意氣風發的校園精英,一旦拿到了博士學位,擔任了教席,在學術上有了成就後,很多人就開始退坡,走向腐化?她發現,所謂知識分子、學者,好像比一般人還經不起考驗,守不住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在離去與道別之間》中,於梨華便塑造出一群這樣的人物,寫出他們行為的偏失。她旅居海外數十年,在西方校園裡生活,長期接觸她筆下的那些人物,與他們有相同的時代感情背景,最能瞭解他們,他們的限制,以及他們的悲哀。於梨華從這樣的基點上作出的詮釋,自然比一般的此類作品要精闢得多。

於梨華小說中的校園經驗(瘂弦)(2)

成功的路是崎嶇的,從苦學生到大教授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鯉魚跳龍門跳得遍體鱗傷,魚龍變化之間付出的代價何其慘痛!而當吃苦受累的小媳婦一旦熬成婆,人性的弱點也隨之浮現。固然有更多的華人教授,一本初衷維持早年理想專心治學,在學術上大放異彩,令西方學界刮目相看,但不可諱言的,仍有一些人在嚐到成功滋味後漸漸變質,在校園的生態競爭下,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不惜放棄原則,浮沉於人事上明爭暗鬥的漩渦,弄得面目全非。

當年魯迅寫《阿Q正傳》試圖藉小說形式,討論一個國家的國民性問題。他毫不留情地把中國人靈魂深處的陰暗部分,血淋淋地揭露出來,以“引起療效的注意”。於梨華寫《在離去與道別之間》,也是出於同樣的心情吧,不過她塑造的人物段次英,並不像阿Q那樣可笑可憐又可恨。阿Q的形象是卡通漫畫式的,而段次英則像一隻多疑的刺蝟,總以為全世界都與她作對,把每根刺都朝向她的假設敵。又像是《紅樓夢》裡工於奇謀的王熙鳳,機關總有算盡的一天,最後不是她看破紅塵,而是被紅塵看破了。對於這樣的一個人物,於梨華的處理方式是惋惜大於貶抑。段次英失去教職照說是全書的一個高潮,但於梨華僅以“尾聲”方式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之所以這麼安排,大概是為知識分子留一份尊嚴吧!

讀完《在離去與道別之間》,使人想到錢鍾書的《圍城》,同樣也是寫一群學校老師的故事,不過據錢鍾書自己說,書中那些男女戀愛的攻防,婚姻關係的分合,並不是他真正要表現的主旨,而“憂世傷生”,才是他真正的思想底蘊。與錢鍾書一樣,於梨華也只是藉幾對教授夫婦的校園生活,為她小說的軸線展開故事,編織情節,呈現主題。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恩怨,並非她表現的重心,這部書的深層意涵,

目錄
銷魂倚天神鵰(無頭騎士異聞錄同人)倔強狂神6·狂神之巔(全文完結)天國之門都市大仙君萌娘守護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