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5 頁)
我還沒反應過來呢,就聽見咔噠一聲,接著就是嗖嗖的聲音朝我過來了,我猛地撲倒在地上,順手把揹包護在頭上,就感覺幾根黑色的箭狀東西從我頭頂上飛了過去,極為驚險。心說幸好老子沒站正中間啊,還得感謝悶油瓶那一嗓子,不然不是變成篩子就是被射成豪豬了。
等四周完全寂靜了,我才心有餘悸的拿開揹包向悶油瓶看去,他正趴在另一邊的牆根處,看起來沒受什麼傷,他站起來看了看,又把我拉了起來。
順著他的力道起身,又問他:“小哥,剛剛那是什麼情況?!”
“機關,依靠著石門激發,在正對著門口的牆裡放上了暗器,等石門完全升上去的時候,就觸發了連著的機關。”
我聽了不禁暗罵,看來聽到的咔噠聲就是機關觸發了,他孃的這墓主可真陰險,這是誰的墓室啊,值得他下這種手筆嗎,經過了千年的時間還沒壞掉。
“小哥,現在應沒什麼事了吧。”我轉頭問他,他沒說話,只是走了進去。
☆、 墓中(十九)
我跟著悶油瓶走了進去,一眼就能看到的是中間擺著的一口石棺,呈現深黑色。
悶油瓶徑自走向那口石棺,我一點兒都不擔心石棺裡面會突然跳出一隻粽子來,粽王就在身邊還怕啥。
走到一邊去看那些陪葬的東西,不容易啊,終於讓我看到了有陪葬品的墓室了,之前那幾個空空蕩蕩的墓室,簡直讓我以為這墓主為了挖掘自己的墳墓變成個窮光蛋了。
但是看完之後還是有點兒失望,在邊上都是一些瓶瓶罐罐的陶器,牆角還立著幾個燈奴。走過去看了看燈奴,還是陶製的,我本以為會是青銅的,但一想青銅還不是很普遍的情況,也就釋懷了。燈奴整體輪廓是一個小孩兒的形狀,臉上沒什麼表情,衣服也不是很精緻,手中託著一個小碗,碗內是早已凝固的黑色燈油,芯子只剩下短短的一截,不知道還能不能用。
放過這些燈奴,轉身蹲下去看那些陶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能掌握到的昌黎古文化的資訊非常有限,能提及的僅有盧龍闞各莊晚商遺址。直到2002年以來,才相繼發現了一批商周文化遺址。
我有段時間閒來無事,正巧瞥見了一件比較奇特的陶器,起了點興趣,後來四處搜尋資料,也只找到了一點點,不知道靠著這點兒資訊能不能把這墓室裡的陪葬品認全了。
陶器大多為手製的,器型有碗、盂、盤、盉、簋、罍、尊、鬲、釜、罐、甕、盆、鼎、甑、豆、紡輪、彈丸等。 材質主要是夾炭黑陶和夾砂紅陶、紅灰陶。粗粗掃過,除素面陶外,盛行在釜類腹底交錯拍印繩紋,陶器的寬邊口沿上常刻劃平行條紋、波浪、圓圈、葉形、穀穗狀等幾何圖樣。
隨手拿起一個陶碗,用燈照著細細端詳。這個碗的整體造型比較圓潤表面有著精細的紋路,一組平行線夾雜著弧形線和散落的點,看起來應該是篦紋,跟劃紋很相似。是古時候的先民用一種尖齒的篦狀工具,在坯體未乾時刺劃而成,其形式有刺的連續點紋與劃的平行線紋,一般來說作為刻劃花紋的輔線,有梳齒紋、梳篦紋、連點狀紋、直線(或弧線)篦點紋、篦線紋、弧形紋、“字”字形紋等多種名稱。再看材質,應該是夾砂陶,古代陶器的一種。為使陶坯燒製受熱時不易裂開,特意在陶土中摻入一定數量的砂粒和其它碎末,所以稱這種陶器為“夾砂陶”。
看邊上的鬲,是商周陶器中最主要的器形。鬲器是古時炊器,底座有三足,口徑比一般陶器大,罐體有花紋、字型,非常珍貴。鬲器的花紋、字型反映了當時的陶器加工製造藝術,商代早期的鬲多卷沿,深腹,高尖錐袋狀足,中期以後多折沿,腹部變淺,鬲襠變矮,足尖漸短。
而這個墓室裡的鬲器,應該是中後期的東西,用了輪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