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的除了西方文化,還有日韓文化。前幾年“韓流”席捲了中國大陸,對青少年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至今餘波不止。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是由來已久,索尼、本田、富士等品牌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日韓服飾、電影、音樂等的文化侵襲,可謂是無孔不入。前段時間風靡一時的奧林巴斯數碼相機廣告可以說是無人不曉,其主題歌《Hey,Julia》也是紅極一時。奧林巴斯數碼相機由此徹底開啟了中國市場。改革開放的今天,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中國已經形成了許多新的文化現象。
在古代中國歷史中,國人一向以泱泱大國自居,覺得自己地大物博,認為只有本國本民族的文化是最優秀的,把其他民族稱為蠻族,把他們的文化稱為邊疆文化等,從而形成了一種無比的優越感。但儘管如此,中華文化還是以博大的胸襟吸收了許多外來文化精華。比如我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神話故事裡也可見外來文化的影子。其實,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看到中華文化引進和吸收外來文化的例子。現在西方文化在現代不斷滲入到我國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說好聽點是經濟更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的擴散和傳播,說得難聽點就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侵蝕和衝擊。
“外來文化”既包括西方文化同時包括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等的周邊國家文化。改革開放以前,我們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外來文化會對我們的文化帶來的巨大沖擊,但是外來文化對於中國大地的影響確是早就開始了。西方最開始是用他們的戰艦、大炮來向我們介紹他們的文化的,從他們強大的軍事實力中我們認識到了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天朝大國”,不再是那個誰見了都要朝拜的民族,需要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技術,從而有個我們隨後的辛亥革命,新*主義運動,才有了我們新中國的建立。
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程序,中國在一步步地融入世界。在這個程序中,中國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如美國的大片、音樂、快餐等都深深影響著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有的大學教材直接用英文原著,一些企業的名字充滿了西化的色彩,有人更以瑪麗、約翰等作為自己的名字。在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上,500多名學界精英,儘管都是黃面板黑頭髮,但從論文彙編到會議網站,從演講到提問,甚至會場門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華裔學者採用中英文雙語的要求被組織者以國際慣例為由遭到拒絕。這些都表明,中國文化正在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衝擊。
像我國傳統的春節觀念在外來文化和歷史的衝擊下逐漸在人們的心目中淡化。聖誕節最初是作為一種宗教文化開始傳播的,比起中國傳統的節日如春節等的悠遠歷史,是顯得稚嫩。但如若我們接受某種事物一定要看它的歷史是否悠久,那麼我們只好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中去了。原因在於是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衝擊。對於我們這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外來的“先進”文化有時確實是很可怕的。因為強勢文化的背後必有強勢經濟做依託。在這些所謂的強勢文化面前,人們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信。這是我們遭遇“強勢文化”時產生的第一個誤讀。確實,在許多人眼中,先進的生產力就是“先進文化”,就像*時全國羨慕上海,改革開放後全國都向往廣東一樣,誰的經濟發達,誰就必然成為國人的楷模,大到產品,小到方言,莫不如此。
認可事物都有兩面性,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必然出現截然不同的正反兩種態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文化有神奇的同化能力,能夠把所有的外來文化同化掉。二千多年來,有多少異族入主中原,但最後都被中化同化了,有的連自己的語言文字都丟掉了,而中化反而越發強大。我們的文化有如此神力,哪怕你美國文化,哪怕你“韓流當道”,早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