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明天子 > 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

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坐擁修仙界後龍崽她天天磕金鎮天鼎凡人破天我在修仙界讀小說我也想純情,但她們不允許全女神豪客團國戰:萬古長夜拜師九叔之我在民國當軍閥水洛藍冷鈺仙魔證道進入宗門後,我開始擺爛道君?那不是做夢就成?創世彩戲師重生萬年,萬世天尊合光從妖武世界開始的位面遠征女尊:昏庸女帝的階下囚修仙,我的靈田能升級凡人修仙:這個法修很會拉扯鍛刀閣:我的鍛造術自動滿級?

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 楊士奇沉吟一會兒,說道:“陛下聰慧遠超常人,臣也聽李時勉說過。講義文章,一點就透,王直所講,雖為春秋,實則通鑑。令陛下知古往今來,明君之所以明,昏君之所以昏。道理雖明,但是欲以此躬行之,卻欠良師益友,臣以為陛下有而今的想法,乃是講官之失。臣願意簡拔親民官之中清廉幹吏,伴陛下左右,讓陛下知道民間疾苦。” 楊士奇所言,其實也是老生常彈,任何時候皇帝都是沒有錯的。有錯的都是皇帝身邊的大臣。 王直作為講官未必有什麼失當的地方,但是而今太皇太后覺得皇帝這樣是不對的,皇帝的講官就要承擔起責任來。 就好像是太宗皇帝對當時還是太子的仁宗皇帝不滿,真正板子都是打在太子的講官師傅身上的。 太皇太后說道:“王先生講得甚好,就不用換了,不過我也不想讓皇帝當大儒。就請王先生隔日再來宮中授課。” “我欲調于謙入京。擔任順天知府,也為陛下之講官。諸位先生覺得如何?” 楊士奇三人對視一眼,頓時大覺詫異。 將於謙作為講官,這或許有些問題。但是太皇太后一心如此,也不是不能通融的。畢竟而今經筵制度,剛剛確立,之前為皇帝上課,其實並沒有一定之規。 在人選之中多選翰林,但卻也沒有形成潛規則。 用於謙當順天知府,也是可以的。 于謙在外為巡撫,調入京師當知府。看似貶了一級,但實際上順治知府乃是首善之地,是京官,也算平中有升。 但是兩個官職加在一起卻是有問題的了。 順天府這個官可不是好當的。 有一句話說,三生不幸,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而順天知府,更是惡貫滿盈中的窮兇極惡,上面不知道有多少個婆婆。但凡出了事情,總是要掛在順天知府身上的。 所以,這順天知府是一個苦差事。 不用想,就知道事務繁忙了。 而作為皇帝講官,也日日離不開。難不成將於謙劈成兩半。 楊士奇說道:“太皇太后,臣恐于謙分身乏術。” 太皇太后嘆息一聲,說道:“我們都老了,于謙這孩子的政績我一一看過了,的確是名臣之才。總要讓他多分擔掉。我讓他來教皇帝什麼?如果說教他學問,難不成京師之中,沒有人能比得上于謙嗎?就是讓他帶皇帝看看,這天下到底是怎麼樣的?” “而今皇帝年紀好小,年紀大一點,總要讓人帶他出去,看看百姓是怎麼過活的。皇帝心是好的,就是太想當然了。” 讓繼承人見識民生疾苦,這也算是大明皇室的傳統。最少太祖再教兒子的時候,就讓兒子去尋常農家看過,而太宗皇帝教兒子的時候,也讓太子太孫,沿著運河北上,考察民情,甩開大隊人馬,進入鄉村之中。 只是這樣的教育,歷史上從正統後就消失了。 太皇太后對朱祁鎮期望很大。教育就越發嚴厲起來來。 楊士奇聽了,說道:“是。” 只是他心中有一個問題,並沒有問出來,那就是為什麼是于謙。 于謙在外放為官,但是在朝中並非沒有靠山的,楊士奇等三人就是于謙的靠山。政治就是這樣,于謙固然是一個好官,但是如果朝中沒有人替他說話,于謙未必能做出很多事情來。 只是雖然如此,楊士奇並沒有將於謙引為他的接班人。 反而當講官的王直,更讓楊士奇給予厚望。 從楊士奇剛剛所言,就可以看出。 朱祁鎮的講官從李時勉換成了王直,楊士奇並非不瞭解內情。只是他不做表態,甚至還有順水推舟之意。 這未必不是為王直鋪路。 最少於謙就沒有這個待遇。 不過,不管之前楊士奇怎麼對於謙,從今天開始,楊士奇對於謙的價值,就要重新評估了。 雖然他不知道,太皇太后為什麼對於謙另眼一看。 其實太皇太后也是如此。 這個時期的大明朝,如於謙這樣的地方官,其實還有不少,如鍾況,周忱,都是非常好的地方官,各地百姓都稱為青天。這兩人比起于謙,從來不差多少。 太皇太后之所以看重於謙,就是因為朱祁鎮看重於謙。 太皇太后更多是順著朱祁鎮的意思。

目錄
我用任意門養大了暴君帝王妾(狗血)蜥蜴飼養日記嬌軟人魚在娛樂圈鯊瘋了穿成男主弟弟後我入贅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