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轉山·邊境流浪者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網遊:蟲神炮手,主宰星河王者:我就一替補,首發們都慌啥花滑奪冠之路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超時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成為創世神,我打造系統一族全民轉職:這個亡靈法師吸瘋了位面:開局神級酒館,豢養巨龍開局三個村民:我的帝國時代職業殺鬼子賺錢怪獵:獵人的筆記同步遊戲屬性,我成為了全球最強全民海島求生:我提前進入一年全民載具求生,我有無限賦予能力全球穿越,我在塔防遊戲裡成神地球資料化後,我在遊戲裡生活

愈辛苦愈浪漫

愈辛苦愈浪漫

評《轉山:邊境流浪者》

吳明益 臺灣東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大約兩年前我在一個開放給全國投稿的校園文學獎裡讀到一篇稿子〈梅里雪山前的失足〉,由於校園文學獎的稿子向來有一種「學生氣味」,但一讀到這篇文章,我馬上被作者特殊的經驗吸引。會後略帶靦腆的作者來與我談話,告訴我這是參與雲門贊助的「流浪者計劃」後寫出的文章。我記得自己問了他幾個問題,其中之一是騎什麼車(這並非是「資本主義式」的提問,單車對單騎的人來說彷佛情人,需要緣分也需要慎選),二是未來會不會把完整的過程寫出來。

而今這本書就在我的手上,那數個月單騎經驗讓謝旺霖花了更長的時間反芻,完成了這本以近年來臺灣非小說出版品來衡量,令人欣羨、動容的佳作。

作者的流浪衝動原本單純,只是為了「逃離」一場失戀。但參與過「轉山」儀式的作者,日後在雲門徵選流浪者的機會中,獲得了「流浪贊助」(雖然這兩個詞連綴起來似乎有些矛盾),開啟了單騎契機。過去曾參與藏人的轉山(藏人相信這種繞著大山步行的儀式可得到罪的洗脫與身心的淨化),但這趟單騎入藏的旅程則不折不扣是謝旺霖「自己的」轉山。

當年讀〈梅里雪山前的失足〉時,我以為文中最動人的地方是呈現出單獨旅行者的脆弱、遲疑與一點都不浪漫的辛苦,這樣的特質也成為這整本書的基調。而今的《轉山》則暗示了兩個向度的文化意義,一是臺灣最具國際知名度的舞團雲門不只演出《流浪者之歌》,也給予年輕朋友謳歌的機會;二是在此地的教育中,「冒某種程度的險」與探索未知向來不被鼓勵。從徐仁修的雨林探險、騎著「藍駝」萬里行的胡榮華、揹著揹包旅行兩萬多公里絲路的杜蘊慈和黃惠玲、沉浸於海外登山的林乙華與李美涼……過去這類作品未必受到主流媒體青睞,或者有人以為謝旺霖的「出走」與「孤獨的旅程」是個案,但我以為《轉山》承繼的是一線可貴的氣息。

這些「硬派」旅行者的旅行態度雖有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是以身體為主要工具,向土地「索討」一次次心靈旅程。若從硬派旅行的難度來讀,或許會誇張化旅行模式「多麼艱苦」的外在歷程,反而忽略了全書相對重要的「心路歷程」與文化試探。或許正和旅行態度一樣,謝旺霖的書寫也同時在試探、尋徑、前進,《轉山》刻意不採日誌性的記錄,以第二人稱寫作,展現出記憶傾訴、反思的敘述模式,對許多讀者來說,相信獨具魅力。不過,我也必須坦白,這本書部分較浪漫綿密的文字,我個人並不是很能進入。

翻閱《轉山》時我想起甫以十三年時間完成全球人力旅行(只用單車、人力船等人力交通工具)的路易斯、以單人雪橇透過一萬兩千公里北極圈的植村直己,甚至只是在挪威所遇到和家人騎單車穿越峽灣冰川的小學生……我在想什麼時候我會在讀到像《轉山》這類作品時,作者不必一再提及朋友、家人的善意勸戒甚或是嘲弄,而是感同身受的理解:這些人身體裡面存有如此的基因,愈艱苦的旅程對他們來說可能愈是浪漫。我說的「浪漫」並不是一般性的定義,它是如此複雜的一種情緒,甚至包含了人類何以能成為唯一廣泛分佈在各種氣候、地理條件的生物的可能解釋。

而我也誠懇地推薦《轉山》,並期待謝旺霖和其它年輕朋友都能持續以自己的姿勢旅行下去。

你有勇氣用自己的方式生活麼?(1)

你有勇氣用自己的方式生活麼?

2008年初冬,無論國內外,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外企、中小企業的紛紛裁員使剛入社會的青年們壓力大增,工作機會的縮減讓還在高校的學子們無所適從,就在這個特別的時間,

目錄
蒲公英的半海天賜賢妻傻妃無良:腹黑王爺買一送一屌絲逆襲,我讓聖人入輪迴上邪之有隻帥哥在我家(全)幸福光之美少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