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科幻縱覽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

幻饗省�

其實,已經發表的關於科幻的文章,差不多都從這個角度入手的。法國的讓加泰尼奧(Jean Gattegno),日本科幻研究家石川喬司和伊藤典夫,英國的布賴恩艾什、中國大陸科幻作家宋宜昌、香港科普作家李偉才等人,都曾經對科幻題材進行過認真劃分,將其為分幾種到十幾種不等。一些綜合科幻理論著作,如《科幻愛好者手冊》、《彩圖科幻百科》等等,也都有專門介紹科幻題材的文字。

本卷與以往此類文字不同的是,那些文字大多以科學為本位,試圖透過介紹一些特定題材的科幻作品,來宣傳相應的科學知識。於是,那些“不科學”的科幻題材就被忽視了。至於被介紹的作品本身,也往往只從它的科學角度來討論。講科學是目的,談科幻是工具。

本書的原則是“科幻本位”。力求介紹筆者能夠蒐集到的所有科幻題材,而不考慮它是否科學。例如“特異功能”,或者“烏託時科幻”。在本書裡穿插著一些科學知識的介紹,只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相應的題材。講科幻是目的,談科學是工具。

另外,以往此類文字中,作者只是平行地介紹那些題材,彼此間缺乏脈絡,容易使讀者陷入迷魂陣裡。本書將各種科幻題材分成五部分,它們之間的聯絡,以人類對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宏觀過程為基礎。這五編是:人(第一編:生命與人)——利用技術(第二編:技術奇觀)——探索新時空(第三編:時空探險)——面對客觀世界的挑戰(第四編:災難)——在此過程中,社會本身被改造(第五編:科學與社會)——當然,最終又改造了人自身(第一編:生命與人)……整個過程週而復始,無窮無盡。

每一編裡又根據不同標準,梳理出自己的小體系。比如第一編:生命與人裡各章的排列,其標準就是“人”和“生命”被改變的程度,按由淺到深進行排列。第三編:時空探險的內容,也是以科幻作品對傳統時空概念的變品異程度,從“正常”向“異常”方面發展。

深入到具體章節裡,筆者儘可能按照某一題材的歷史變化安排內容。比如在人造生命和人造人一章裡,便有“人偶形機器人”、“類人機器人”、“超級電腦”和“數字生命”這麼一個清楚的脈絡。科幻題材就象是許多小生命,在科幻文藝史的長河中自己蘊育、成熟、長大。筆者力求去把握這個題材成長的客觀過程。

當然,要想將數量眾多,涉及廣泛的科幻題材梳理出一個線索,那是非常浩繁的工作。筆者上千篇科幻小說讀下來,幾百部科幻電影看過去,也只能說是為這項工作開一個頭罷了。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一起投入這項研究中來。

最後要說明一點,某些科幻題材已經有了約定俗成的術語,比如異度空間、蟲洞旅行、人工冬眠等等。但也有一些科幻題材,雖然已經形成某種共同特點,卻還沒有統一的命名。筆者在本書裡為它們暫時擬定了新名稱,加以概括,如“可控夢境”等等。這些新命名是否適合,還望大家一起探討。

作品相關 科幻文學的新挑戰

1999年,中國科幻出版物達到276種,形成那一波科幻高潮的波峰。當時,《哈里波特》還沒有中譯本,“後續部隊”《指環王》的電影還在拍攝中。在中國,創辦奇幻雜誌仍然為政策所不允許,因為涉及“宣傳封建迷信”。當時,僅有上海少兒社彭懿等人,以微弱的聲音呼喚著它的到來。

2000年,《科幻大王》上發表了筆者的文章《科幻文學的新挑戰》。由於那時奇幻文學連固定的名稱都沒有,所以筆者稱之為“純幻想文學”、“魔幻文學”。文章中的兩點隱憂:它的興起會從科幻圈裡帶走大批讀者,帶走大批作者,現在看來不幸言中。可惜的是,那時候科幻界同仁還處在踏著波浪不斷上升的欣快中,這

目錄
芙蓉王妃花轎錯嫁都市醫武至尊王妃難寵(下)崇禎七年說笑之劫數亮劍:支援抗戰,從過草地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