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儒教三千年(外一種:茶事遍路) > 第13部分

第13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nba:我狂暴後衛,暴打庫裡

儒家對“學”的推崇,也在近代化中起到了積極作用。《論語》開卷第一頁便提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由此可見對學問的重視。與此同時還強調了“習”的重要性。學,是接受先生的教導,而習則是指自己複習,有實踐之意。初期的儒教十分重視禮儀,不僅在意識上強調,還?

120儒教三千年極其重視實踐。“習”也同樣如此,要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可以稱之為學問的現實主義。但是,如果過於強調實踐效果,就會使人厭惡與實踐脫節的理論,結果必然導致純粹學問主義的喪失。對實踐沒有實際指導作用的學問往往便被忽視,而這才是真正的學問基礎,也是近代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與近代接軌(2)

重視學問具有積極性,但是過分強調學與習的結合,就會走向消極一面。要彌補儒家的這一缺憾,就必須尊重為學問而進行的學問研究。

下面來看由學習所帶來的愉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中強調了社交,這在近代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有了社交這一潤滑油,近代社會才能靈活運轉。社會應是開放的而非封閉的——《論語》對此也是認可的。

儒家的理想是成為通曉六藝的全能人才。然而在近代社會中需要各個行業的專項人才,所以儒家對技術的歧視態度必須糾正。

儒家原本專門從事喪葬,不應歧視專項人才,但進入科舉時代後,對技術的歧視被逐漸加強了,所以這不應是儒之罪過,而是科舉之罪過。

科舉制度制定之初,對專項人才並不歧視。“科”即科目的意思,科舉的目的便要在各個領域中挖掘出有才之人。唐代科舉中設有秀才科、明經科、進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等。顧名思義,法律、書法、數學等專業都在考試之列。

秀才科,每年只有一兩個人可以透過考試,因此最具權威,但是很快便被廢除了。受試者由州長官推薦,為了防止隨意推薦,便規定被推薦之人若未透過考試,那麼推薦人即州長官就難辭其咎。因此,幾乎沒有人願意推薦考生,這項科目不久便被廢除了。

明經科,是為選拔通曉經史(經書和歷史書)人才的考試科目。考試?

第六章 儒與近代121121中設有口試,專門考察受試者的記憶能力。秀才科被廢除後,明經科曾一度博得了眾多人氣,但是由於只強調記憶力,人們很快便對此失去了興趣,由進士科取而代之。進士科主要是考察詩賦才能的科目。除文學才能外,也考察詩中典故的運用,因此強調大閱讀量。

到了宋代,進士科仍然最受關注,其他科目考試的分量也不及進士科,於是逐漸被廢止了。因此所謂的科舉考試不過是進士科考試,當初希望集聚各個科目才能的計劃在後來看來很是滑稽。

然而,與其說是科舉之罪,不如說是權威主義之罪。進士科在成為最具權威的考試之後,其他科目便再無人問津。權威主義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為政者為了提高自身的權威,必然會助長這種風氣。中國由於長期以來保持這專制強權帝政,因此和其他國家相比,權威主義自然要更為強勢。

11世紀後半期,王安石(1021—1086)意識到了科舉考試存在的弊端,主張透過學校教育來選拔官吏。然而科舉已經成為“權威”,不可能動搖,於是廢除科舉考試科目中的詩賦,將經義、論、策作為考察的重點便成為改革的焦點。

幸運的是,有關科學技術的研究被保留了下來。

朱子學主張“格物”,這便是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因素,同時儒教中與科學相關的也只有朱子學的“格物致知”。

中國科學史權威李約瑟認為,中國科學技術源於道家。煉製不老仙丹的道家思想中孕育了科學的萌芽。養氣便屬於道

目錄
芙蓉王妃花轎錯嫁都市醫武至尊王妃難寵(下)崇禎七年說笑之劫數亮劍:支援抗戰,從過草地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