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曹植 > 第69頁

第69頁(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混沌至尊轉世重生穿越到異世界成為魔物使者龍族再起原靈訣神隱仙途之星辰修真錄仙門不收,我紅塵入道獨斷萬古從零開始的異世界工業最強勇者:魔王才是挑戰者?!哥布林從光明聖女開始神道,詭也逝尊無敵的我,只想守著小客棧青藤凡修記月辛凡,我就叫這個名字我帶宗門當大佬天命神魂訣劍蕩滿嘴芬芳旅行異世界鳳鳴震星河飛魚傳

曹植此問,一下子就點中了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最為相異之處。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戰國時期的典籍大都被焚毀,因此漢初的時候,大漢朝廷著人尋找那些未死的老學究,讓他們將儒家經典背誦出來,這就是今文經的由來。而古文經,則是西漢時期,從地下出土了避過了焚書坑儒,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典籍。由於所用文字記載的不同,因此便稱為今文經和古文經。

由於出土經書跟現存的經書對照,發現不少相異之處,因此兩派就互相攻擊。古文經學派的就攻擊今文經多錯漏,而今文經學派則直接攻擊出土的古文經是後人所造的偽書。這些本是學術之爭,有爭論無可口非,然而由於這時已經是獨尊儒術,學術之爭就摻雜了政治因素,變得更加複雜。

因此,這裡面又摻雜了政治主張。今文經學派注重講經學中的大義,比較進取,因此主張通經致用。而古文經學派,則更注重考究學術內容,對於一言一詞的考究極為嚴謹,而且以為古代社會比現在所處的社會更加聖明,常想恢復古制。信奉古文經學,曾經篡漢的王莽就試圖恢復古制,可惜他失敗了。

這兩派經學,其實爭執一直沒有結束,從內容上的爭執一直到形式主張上都相互攻擊,範圍也不僅僅限於經學。就如一千八百年後,史學派裡面就有史觀學派和史料學派之爭,這跟經學今古文相爭極為相似。

這經學之爭,以曹植的眼光看來,可是夠無聊的。無論今文經有沒有錯漏,但時至今日已經流傳了四百年,怎麼也算是經典了;而古文經無論是不是偽書,但也跟今文經一樣,俱屬於中華文化的瑰寶,根本沒什麼可爭的。而且每個人所學不同,經歷不同,也很難認定哪種才是對的,這根本就沒有一個準則。

在曹植看來,這些研究儒家經典的人,大都是死腦筋,自己認定是好的就要千方百計去證明給天下人看都是好的,甚至要窮一生之力對一字一句進行考究。這簡直是空費光陰,同時也沒有領悟到孔子所言的中庸之道。歷史也已經證明瞭,學術上百家爭鳴時代的發展,遠比一家獨大的發展來得好,然而儒家卻偏偏喜歡兼收並蓄而後實行一家獨大。當然,曹植也覺得兼收並蓄並非壞事,但問題是憑儒家之力,難以將世間事理完全兼收。

兩派經學發展至今,在鄭玄手上已經漸趨於融合,而主導這次融合的乃是古文經學,這也使得古文經學主導中國學術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實這從兩派的主張中就已經能看到結果,古文經學的人重考據,在學術上發展迅猛,而今文經學重通經致用,研究的是現實問題。因此一旦遇上學術爭執,今文經學的根基就會逐點逐點被古文經學所佔據,最終在鄭玄手上完成小一統。

不過既然只是說小一統而非大一統,就證明兩者之間並非完美融合。特別是在學術上可以融合,然而一旦遇到政治主張和問題,相異之處就很難融合了。而憑古文經學重考據的傳統,遇到政治上的實際問題,也確實難以一一解決,畢竟時代是進步的,不可能事事都有典籍事例參考。

因此,古文經學派屢攻不破的一個堡壘,就是今文經學派通經致用這個政治主張。學術上古文經學盡占上風,但到了政治主張,他們卻是完敗,最經典的事例莫過於王莽篡政之事。

既然兩派之爭在這個點最為雞烈,這就給了曹植攻破鄭玄學術的機會了。

果然,鄭玄聽到之後,眉頭緊皺,沉思了良久之後才答道:&ldo;古文經雖重訓詁,然而並非是要一味閉門治經。避世非我儒家所為,而是黃老之術,而我儒家亦未必就無救世良方。&rdo;

鄭玄此言,連消帶打,將曹植刻意製造出來的矛盾歸合到儒家這一整體裡面去,破了曹植那針鋒相對的尖銳問題。

不過曹植也不在意,淡然一笑道:&ld

目錄
帝少的神棍妻學神也在暗戀我[穿書][綜]賢王[劍三/藏秀]那天,我在門派頻道加了一個攻略二少群倦尋芳:不做你的愛妃男主的靈寵是棵白菜[穿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