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論語力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海島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籃壇傳奇巨星:巔峰之路足球:重生當教練,冠軍拿到手軟打造領地太累?我有多重影分身!網遊:我獲得了即時殺戮的能力這就是通天代的含金量嗎?網遊之無雙崩壞:遊歷四方全民求生:從鬼屋開始建立黑暗帝變身女天師,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開局魔王配置,你卻讓我當救世主末世女神穿到求生遊戲變錦鯉網遊:我的揹包能進化聯盟之表白女神就變強海賊之最強皇副Mr3全民求生,左眼探測右眼殺戮迷霧世界:開局成為仙級煉器師你一個法師,物攻爆炸什麼鬼網遊:開服三天後無敵!王者:人在花果山,最強打野

,這就是我在講完《論語》後主動提出講《莊子》的原因。我認為如果只有“儒”而沒有“道”的話,我們的文化建構是不圓滿的。

儒家給了我們土地,讓我們能夠站在地上行走,去實踐,去以身踐道,它鼓勵社會人格的自我實現,這沒有錯。但是如果沒有天空的話,我們就沒有思考,不能飛翔,沒有生命角色上的自我超越。只有土地沒有天空,我們會變成過分沉溺的現實主義者,而失去理想色彩,生命自覺無法建立,就容易再一次進入集體無意識。

我認為中國人說的人格理想就是盤古的理想,所謂“神於天,聖於地”,神聖兩極,人就在天地間。孔子是個普遍的代稱,他代表了中華文化源頭,中國人樸素的安身立命之本。

我認為道德和秩序是同等重要的。很多東西是和諧的統一,也就是說,兩個座標是能夠制衡的。用儒家的最高理想來描述人格,而儒家所謂人一生的歷練,從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要到達什麼時候?70歲可以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心所欲,是個人道德指標,就是按照自己心靈指引的方向去實現個人;不逾矩,是外在的制度指標,是遵循外在的一切社會要求,這兩者能夠合二為一,這是一個很高的理想。用莊子的話就更簡單了,五個字,叫“外化內不化”。外化,就是順應制度;內不化,就是堅持人格道德。中國的儒與道,殊途同歸,以不同的表述描述了一種和諧狀態,就是個人與社會永遠不要過分誇大衝突,而更應該強調一種和諧。

這樣的境界,太年輕的時候怎麼可能感悟的到呢?所以我說古聖先賢的偉大就在於你很年輕的時候,他不會讓你覺得畏懼,真正的感悟需要用一生去體驗。

其實我當老師以後,開始講中國古典文學了,又給了我新的一番感受。它關乎一個孩子的體悟成長,它關乎一個家庭的悲歡。這是什麼呢?這是經典的力量,這是聖賢為什麼在今天仍然讓我們相信他活著,因為他活在我們每一個苦難的時刻、悲傷的時刻,他作為生命裡一種救贖的力量,永遠給我們一種支撐,永遠默默地溫暖著我們蒼涼的生命。

古人說“破萬卷書而行萬里路”,這話真的是有道理的,僅僅關在書齋中我們可以把學問做得很深,但是很難透徹。學問有一個很高的境界,我想是通透二字——通達透徹,能夠滲入生命,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我走到泰山頂上那一刻,兩度登泰山最終到達一個地方,我就明白了一個樸素的成語,叫做殊途同歸。而中國人格一直是在儒家相濟理念裡學會成長的,這就是林語堂先生所說的:中國人,每一箇中國人在其社會理想上都是儒家,在其自然理想上都是道家。這麼一想,儒與道不簡簡單單擁有一種嚴謹的學理意義,可以藏之名山,傳之後世,它也是我們每一個樸素心靈可以分享的一種文化權利。

解讀經典,每一個人用自己的心去完成這樣一番體悟,我想,不是一個年頭,一段經歷,一個文憑可以回答得了的。也許這一生中永遠在成長,永遠在感悟,我今天談的是今天的感悟,20年後,30年後,還有那個時候的感悟,21世紀是個多元選擇的時代,人心容易迷惑,大家要追尋簡單的真理,國學開始復興。《論語》講的就是“人人心中有,口中無”的東西。另外,我們正好趕上大眾傳播時代,現在有《百家講壇》這些途徑,讓一些有研究的學者,真正用自己的感受去體悟、去啟用象牙塔裡的東西,透過大眾傳播這個平臺,還原到每個人心裡去。媒介時代是外在原因,跟多元時代人心呼喚的內在原因,碰在一起,內外相合生成這種現象。作為一名傳媒學者,我的學問一刻沒有間斷過。而向大眾講《論語》、《莊子》,也是我的使命。《百家講壇》的定位是面對初中文化水平的觀眾,要求15歲的中學生能喜歡,要老

目錄
魔劍群俠傳都市主宰天下穿越進化盜墓之祭品(耽美)三年天下流氓俊娘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