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心蓮含義 > 第18部分

第18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初之心盛霆燁葉凡唐若雪盧丹妮鄧佳哲周錚穿越成太子的小說隆霧迷眼南璃楚爍免費穿越小說沈驚覺和白小小司念周越深姜綰宋九淵的小說我都修仙了,還要讀書?神醫嫡妃世無雙盛眠傅燕城全文小說免費江稚沈律言的小說詭異入侵,我反殺不過分吧?傅啾啾穿越小說溫蔓與霍紹霆陳平耿姍姍小說區塊遊戲全民領主:開局一個破草屋戰胤和海彤

有空中道論,最後到達‘本體即現象,萬有皆一如’之諸法實相論,此亦為佛教宇宙論之極峰。”

《佛光大辭典》:“【真如】華嚴宗依據性起說而主張‘本體即現象’,即真如本為萬法,萬法本為

真如之意。”

“本體即現象”,又為“現象即本體”,例如有如下原文出處:

《佛光大辭典》:“【宇宙論】至於佛教,原即認為宇宙為“無始”,而不設定宇宙起源之論說,故

既不主張宇宙創造說,亦未認可所謂轉變說與積集說等。然於同時,由於佛學包容廣闊,教義淺深不同,故對宇宙

之思想見解亦不免錯綜互異,有就現象事物之因果連續,說明萬有由多元生起之學派;有主張物質現象為精神原素

所開展的唯心一元論之學派;有肯定超越現象的實在本體論之學派;亦有不辨本體與現象,以現象歸於本體活動,

提倡現象即本體之學派。然若從全部佛教義理觀之,則將宇宙從本體與現象的兩方面去解釋,最後自可到達現象即

本體之歸結。但僅從現象的一面去考察,說明現象生起之因由及次第者,稱為緣起論;僅從本體的一面去考察,說

明本體究竟如何者,稱為實相論。然兩方面之分別考察,僅係為到達現象即本體的理想之階段,故兩方面之理論實

乃互相包容、彼此含攝,故知緣起論與實相論有著互為表裡之關係。”

這些引文也說明了一法印和三法印的一致性,也就是緣起論(現象)和實相論(本體)的統一性。

2007年7月17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100、攝意音樂

100、攝意音樂

一位朋友問:請問老師,朗讀的時候,音樂起什麼作用呢?配樂讀對於體會文章的內涵與佛性有作用

嗎?清讀與配樂讀有什麼不同?什麼時候用清讀?什麼時候用配樂讀?謝謝老師!

我們使用音樂的目的是什麼呢?佛家一般認為音樂可起到“攝意”的作用,特別是那些美妙感人的音

樂。關於“攝意”,《大日經疏·八》:“言攝意者,如世人見微妙色聲,心為文醉,情有所注,不復異緣。今此

金剛伎樂,能感人心,亦復如是。”大意是說,所謂“攝意”,就像世人見到美妙的形象、聲音,心被文字所陶

醉,感情有所投注,不再攀附於別的外緣一樣。這種感人的音樂藝術能夠感動人心,就是這樣。

這樣的音樂叫做“攝意音樂”。《大日經·二》:“秦攝意音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攝

意音樂】音樂能攝人心,使住於一緣,故云攝意。”大意是說,音樂可以收攝人心,使心定於音樂這一外緣而不散

亂,所以叫做攝意。

由此可知,朗讀的時候,音樂起的作用是渲染作品、使朗誦者和聽眾受其感染、集中精神的作用。無

論清讀還是配樂讀,朗讀者都應該進入朗讀三昧(集中精神,入定),都應該起到感染人的作用。所以,要根據自

身和聽眾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清讀或配樂讀,以達到上面所說的作用。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01、徹底舍離二乘

101、徹底舍離二乘

一位朋友在博文《舍摩梨樹和鴿子》中留言:“菩薩亦如是,於諸外道、魔眾及諸結使、惡業無所畏,於阿羅漢、辟支佛不然。何以故?聲聞辟支佛於菩薩邊,亦如彼鴿。敗壞大乘心,永滅佛業也。”聲聞辟支佛於菩薩邊,怎麼就“敗壞大乘心,永滅佛業也”了呢?請老師具體講講,怎樣做就是徹底舍離了呢?具體怎麼做呢?就是不理這些人了嗎?其實他們可能還

目錄
卿本風流 林家成寂滅之後屌絲的yy人生腹黑首席,吃定你穿越之冷俏王妃後來,舊歡如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