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兵家事(第1/4 頁)
《昱史·本紀·昭宗》所載,甲戌年五月朔日,源宗皇帝第八子陵安王徐晝登基為昱昭宗,尊遙在北方的源宗皇帝為太上皇,改元乾定。
乾定元年五月初三,新帝的第一道詔令頒發,瀝都府謝氏第六女從龍有功,賜封“忠勇夫人”,以軍禮下葬,乃本朝獲此殊榮第一女。
乾定元年五月初四,前線告急,五萬岐軍秘密行軍過商陽關,欲攻打瀝都府。瀝都府募兵一萬,以禹城軍首將應淮為主帥,瀝都府時任知府宋牧川為排陣使,倉促應敵。
岐軍一路揮師南進,勢不可擋,同月望日,佔潞陽鎮為大本營,與瀝都府外城郭僅隔一道天險斜陽穀。
斜陽穀乃一狹窄山谷,僅能容十來人並排透過,春夏之際,夾道樹林枝葉繁密,若設伏其中,便如甕中捉鱉,防不勝防。
岐軍對此十分謹慎,並未貿然出兵。
瀝都府守住天險,同時向金陵新朝請求支援,或再堅持十日,便可等來援軍。雖然情況險急,但全軍上下眾志成城,只想等援軍一到,便能一雪前恥。
只是這一日,大營裡傳來爭執聲,眾人只聽到一聲“不行就是不行!”,然後便看到素來溫和的宋知府氣呼呼地從營中離開。
能讓宋知府都急得跳腳的人,似乎只有那位神秘的軍師了。
那軍師出現時慣常用頭盔包裹得嚴嚴實實,也看不清楚長相。雖然沒被授予任何軍職,但神機妙算,其排兵佈陣之策,總有四兩撥千斤之奇效。看似岐軍一路高歌猛進,但其實是我方知道敵眾我寡,並不在劣勢地形里正面迎戰,用很少的代價切斷了岐軍從其他幾個方位攻入瀝都府的可能性,讓他們只能從斜陽穀進攻。
軍中關於這位軍師的存在越傳越神,稱他有諸葛亮轉世之才。
可倘若讓大家知道這人是謝卻山,恐怕就是另一種極端的口碑了。
謝卻山費盡心思隱藏身份,就是怕自己的存在引起一些非議,擾得軍中人心不穩,所以便當個幕後軍師,只有宋牧川和部分禹城軍知道他的身份。
他行事向來低調,今日如此與宋牧川爭執,實在是因為糧草的事情已經迫在眉睫。城中糧草並不充足,岐人在瀝都府掌權時,為削弱我軍防禦能力,早就將糧倉搬空。眾將士起初還能靠士氣支撐,可總讓大家飢腸轆轆也不是長久之計。
謝氏將家中所有儲糧都捐了出來,也帶動城中富豪鄉紳捐糧,但架不住兵臨城下,人心惶惶,南逃者眾,物資流失嚴重,最終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謝卻山提議帶人繞後穿插,劫了岐人的糧應急,但此舉勝算太小,被宋牧川果斷駁回了。
謝卻山反問——那你有什麼好法子?
宋牧川也說不上來,他是沒有辦法,可也不能做送死的冒險之舉。自古以來守城戰在糧草上都是艱難的,但也只能硬守。更何況,倘若援軍到了,那困城之圍自然迎刃而解。他乾脆做了一回獨裁者,就是不同意,也不等謝卻山再辯,就先跑了。
就在謝卻山焦頭爛額之際,收到了一封來自蜀中的信。
信中寫道:“卻山小兒,劫我糧倉,此仇不報,恨意難消,原地等我,秋後來算!”
這顯然是章月回的口氣。
原來歸來堂在城中尚有囤糧。謝卻山啞然失笑,這小子跑到這麼遠的地方躲著,還是手眼通天。有錢可真好,這會章月回叫他小兒他也甘之如飴。有了這條線索,挨個排查歸來堂的產業,不出半日,他們便找到儲糧地。
謝卻山感恩戴德地帶人“劫”了糧倉,認了章月回這個“大爹”。
糧草已無後顧之憂,眼見著岐人騷動頻繁,看是坐不住了,謝卻山料定他們三日內定會對斜陽穀發起攻擊,於是便派兵在山谷兩側高地設伏。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