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袁術稱帝 > 第14章 遷都長安

第14章 遷都長安(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重鑄漢骨行走在元朝末年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我大方士不欺君誤國還能幹什麼?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極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滿朝文武開局:正經系統拒絕未成年大宋風雲風雨話東周統一天下,從召喚奸臣開始!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重生成為皇太子卻意外失憶變牛蛙高武大秦:當世儒仙,竟是祖龍大秦:公子長青的逆天之路大漢從吹牛開始大明:我朱祁鈺不是代班皇帝!陛下,六皇子的嬌妻們造反了時間手環,回到唐朝當神仙大明:一出生就被當成了神仙穿越佔座山

董卓逃到虎牢關上,吩咐趕緊關好城門,亂箭射退諸侯聯軍,就這樣還心驚膽跳的。心有餘悸的摸了摸腦袋,嘀咕道。

“我頭還在嗎?”

“我頭還在嗎?”

“我頭還在嗎?”

這表現讓聲旁的西涼將領很是無語,都面面相覷,沉默無語。

尤其是西涼第一軍師李儒,本來對戰場的董卓的表現就有點不滿的。

畢竟本來西涼軍就處於人數優勢,坐擁三十五萬精銳,還大半是騎兵,可謂兵強馬壯。而反觀諸侯聯軍,不過二十五左右,不但馬匹有限不說,很多都是還沒來得及訓練的農民,真是一群烏合之眾。

雖說呂布猝然戰敗了,但只要董卓身先士卒,搶先一擊,勝負未可知也。那像現在損兵折將,銳氣大減,士氣全無,老實說李儒很傷心,也很失望的。

過了好一會,董卓才恢復一些,見李儒在身旁搖頭嘆息,趕緊上前一步抓住李儒手,心有餘悸的問計。

“文優,你看諸侯勢大,要不我們暫避鋒芒,等以後在理會吧”。

李儒知道董卓大敗喪氣,沒想到連鬥志都沒有了,已經心生退縮之意了,頓覺感到又失望了三分。

李儒,還未說話,西涼將領就嗡嗡的炸開了,議論紛紛的。

“對呀,我們還是回洛陽吧,那裡城高闊深很安全的”。

“不行,洛陽豪門勢大,不如退到西涼,那裡是我們老家,誰來了都不怕”。

“對對,說的很對”。

眾人很是贊同,附和道,只有徐榮從一開始就一言不發的,很平靜的看著他們,也不知道想什麼的。

董卓聽著他們的建議,有點意動了,就想同意。

李儒見此,無奈的搖了搖,站起來阻止喝道“不可,今天雖說我軍大敗,但實力尚存,汝等豈可如此喪氣,出這些餿主意”。

軍師的威信還是有的,畢竟很多西涼將領都是李儒發掘的,讓董卓提拔他們的,只一席話就讓他們閉嘴了。

老實說董卓有點生氣了,心想我還沒說話,你就站出來了,心中有點不舒服的。

就想發作,但還是耐著性子,語氣生硬道“依你看我軍應該如此呀?”。

李儒知道自己越權了,但不是很在意,也可以說他認為董卓不會在意的,這為以後他倆決裂埋下了裂痕。

看來只能用賈詡的計策了,文和果然看得比較遠,料中主公的心思了。

李儒勉強提神道,“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董卓方轉怒大喜道,“非汝言,吾實不悟,此計大妙也”。

說著就要下令召集眾將,回洛陽,商議遷都的事情。

李儒見董卓心意已決,也不好在勸,還是略盡人臣之道。

提醒道,“主公撤軍回洛陽,不可急促,當緩緩而行,以免被諸侯所趁”。

董卓表示明白,示意李儒繼續說下去。

李儒繼續道“可先通知李傕、郭汜棄了汜水關來虎牢匯合,讓徐榮將軍領軍先回洛陽,做好先期準備。主公在領大軍趁著夜色回去,留呂布斷後,等李傕、郭汜到了,在一起棄關,如此方可無憂”。

董卓完全贊同,吩咐“眾將領命,暗軍師計策行事,不得遲緩”。

眾將應諾,都下去準備了,李儒自告奮勇的去知會呂布一說,也順便去勸說他一下,讓他重拾信心,董卓允諾。

目錄
當ai來到70年代變成團寵後漠然回首時,終不負流芳崇禎的崛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