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民國從倒爺開始 > 第50章 一塊手錶能換幾艘軍艦 第

第50章 一塊手錶能換幾艘軍艦 第(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重生成為皇太子卻意外失憶變牛蛙高武大秦:當世儒仙,竟是祖龍大秦:公子長青的逆天之路大漢從吹牛開始大明:我朱祁鈺不是代班皇帝!陛下,六皇子的嬌妻們造反了時間手環,回到唐朝當神仙大明:一出生就被當成了神仙穿越佔座山開局穿成奶娃子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神威天降九皇子【犬夜叉】白月光與硃砂痣開局穿冰原狼,怎麼在權遊求生?穿越紅樓:重鑄賈府榮光原神:變成狐娘攻略提瓦特大晉第一才子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火影:穿越成為宇智波

亨利看著手中的陀飛輪手錶,表情驚詫,嘴裡喃喃道:“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陀飛輪手錶。”

陀飛輪,這對於鐘錶大師亨利而言,那並不陌生。

因為這個陀飛輪早已經有了。

陀飛輪是瑞士鐘錶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名字有“漩渦”之意,源自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用來形容行星繞太陽公轉的名詞,運用到鐘錶界代指裝有“旋轉擒縱調速機構”的機械錶。

簡單的說,陀飛輪機構,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錶機件造成的誤差。

不得不說,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錶製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並且能夠轉動,以一定的速度不斷的旋轉,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錶中“擒縱系統”的影響減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時精度。

由於其獨特的執行方式,已經把鐘錶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歷來被譽為“表中之王”。

看到亨利認識陀飛輪,蘇正也是開口道:“沒錯,這是陀飛輪手錶,亨利先生好眼力啊。”

在1980年以前,陀飛輪都是十分高深複雜的技術。

因為陀飛輪十分精妙和複雜,從1801年到1980的180年時間裡,能完成陀飛輪機芯裝配的製表師僅僅只有250人而已,這250人中也就製作了650枚陀飛輪作品——也就是650個手錶。

所以在1980年以前,陀飛輪手錶是十分珍貴。

當然了,進入了2000年後,製表技術和手藝、裝置不斷提升,陀飛輪就不再珍貴了。

到了2022年,幾百塊錢就能買到個陀飛輪手錶了。

不值錢。

然而現在在亨利的面前,那簡直就是捧著一個藝術品一樣啊。

亨利神情激動興奮的說道:“是我孤陋寡聞了,原來製表行業已經存在瞭如此精緻的陀飛輪手錶了。”

說著,亨利更是拿出望遠鏡仔細的觀察研究著陀飛輪手錶。

普通的機械錶,由於擒縱系統中的遊絲會受到鬆緊度、金屬疲勞的影響,擺輪擺動的規律也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所以誤差較大......陀飛輪擒縱調速裝置就是用來校正誤差的,提高走時精準度。

陀飛輪的競標在於將鐘錶核心的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規律性地做360度旋轉。

如此一來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的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

不得不說,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錶製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

像亨利這樣的鐘表大師也是製造不出陀飛輪的。

事實。

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直到1930年,法國貝桑松製表學校的Edouard-Belin使用法國製表商Lip的機芯完成了一枚陀飛輪腕錶機芯原型,這算是鐘錶史第一塊陀飛輪腕錶。

但是並不具備量產意義。

到了1947年,歐米茄才推出史第一塊瑞士製造的陀飛輪腕錶——30I陀飛輪鋼表,這次啊將腕錶陀飛輪機芯實現了小小的量產。

現在是1923年,雖然出現了陀飛輪這個裝置,但是因為製造水平和工藝的緣故,還沒有出現任何一個陀飛輪手錶。

陀飛輪手錶原理看來十分簡單,但是製造起來難度卻十分大,原因之一便是“籠框”和陀飛輪的重量不能超過0.3克或0.013盎司——相當於一片天鵝羽毛的重量或兩片鸚鵡羽毛的重量。

目錄
終於聯絡上地球,你說不要回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