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貴金屬 > 第156章 中元節前

第156章 中元節前(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仙門不收,我紅塵入道獨斷萬古從零開始的異世界工業最強勇者:魔王才是挑戰者?!哥布林從光明聖女開始神道,詭也逝尊無敵的我,只想守著小客棧青藤凡修記月辛凡,我就叫這個名字我帶宗門當大佬天命神魂訣劍蕩滿嘴芬芳旅行異世界鳳鳴震星河飛魚傳奇玄錄異界特種戰神福天記魔女,哪裡跑噬靈道

一大早,即墨城中的大街小巷就開始為中元節做準備。

沿街賣冥錢、焚香等祭祀之物的商鋪,行人紛至沓來。

東市附近或是街巷的空曠地方擺地攤的散戶與小農隨處可見,他們販售的多是自己製作的河燈、米糕一類的東西。

縱然澇災過後青州大多數地方秋收無望,但對於中元這樣的吉月人們依舊滿懷熱情。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但三者只是並列關係,並非一個節日的三種不同名稱。

這就好比元日和元旦的區別,雖然兩者在時間上有所重疊,但它們代表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不同。如果你跑到一個和尚面前不說盂蘭盆節,而說中元節,大抵會被揍上一拳再罵你一句“傻缺”。

中元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在《易經》中,亦有:“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之行也。”

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便可以復生,這是天地執行之道,陰陽迴圈之理。故而,七月十四中有三七,也代表著‘復生’之意。

中元節因何重要?是因為它在初秋的‘秋嘗’前後。

秋嘗在民眾心裡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向祖先亡靈獻祭,把時令佳品先供給神靈,然後自己在品嚐這些勞動果實,祈祝來年有一個好收成。

當然,從秦漢到唐宋時期,過中元節的目的主要還是秋嘗祭祖,並無鬼節這個說法!

在膠州灣東面的墨河北岸,從高密北海等地過來的流民自發的在此地搭建窩棚形成了一座營地,十餘日間流民數量已經增至兩萬。於是鍾榮讓施長雲派人從南岸的三處流民營地中各遷萬人過來,成五萬以立營,統一派吏員排程管理。

如此一來,南岸鑄港之地的三營加上北岸一營,流民營地已有四座,總數近二十七萬餘人。

因鍾榮在流民中實行的百人選嗇夫,千人設里正的以民治民之法頗有成效。四座流民營地從最初的亂七八糟,變的逐漸有序起來。

即便如此,上至郡守施長雲,下到縣鄉的不入流的牙差亭卒照樣忙的是屁股冒煙,不到足月時間腿廋了一圈不說,鞋也磨破了幾雙。

一些聰明的遊商發現流民營地同樣存在商機,於是挑擔推車前來販售一些鞋襪布履、果脯針線之類的東西。

十數日下來,幾座流民營地附近倒是形成了一些擺地攤的小市集,雖然流民大多數窮的褲衩子都沒有,但勝在人多。二三十萬人裡總還有人身上留著些瑣碎錢帛,有時候不到半天便能將手裡的貨物盡數賣完。

鍾榮讓築壩建港之事暫停三天,也讓流民們在忙碌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後,稍微休息一下。

往日出海捕來的海菜魚貨,派人逐一發下去,雖然十幾戶人同吃一鍋,裡面可能不過四五條魚外加一些海菜野物,但能見著油葷,碗裡的粥能幹一些,流民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雖然未足一月,但每天勞作的三枚銅錢昨天便已經透過吏員發到各家手裡,鍾榮這裡沒有拖欠工錢的說法,也為了讓人們能花幾個錢買點花燈焚香祭祖。

即墨城北的黃家府邸內,黃三韋之子今年才十七歲的黃彥貞坐在榻上,一名中年婦人正在幫他脫鞋。

看著兒子原本細皮嫩肉的腳板磨出了幾個黑紅色的血泡,婦人一臉的心疼。

她嘮叨著:“上次的血泡為娘才親自幫你挑了,這才幾天又生出這許多來。”

越想越來氣,她索性叉著腰對外面大聲嚷嚷:“黃三韋你給老孃進來!看看咱寶貝兒子的腳都給糟蹋成什麼樣子?”

一個小丫頭

目錄
大唐房二我跨界養的崽長角了
返回頂部